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158

第1158章 新研发

处理完外藩寺工作,沈云卿随即去工部,张祥正在工部主持生产会议。

“海郡王来的正好,关于铁路只修单线一事,本相正与诸位大人商议核算成本与工期。”

“那可有初步结果?”

“目前核算下来,如果只修单线,要全线打通西郡、琨郡、西亚、崖郡四都护,需要十四年。如果增调人力,腾挪一些钢材,十到十二年可以打通,同时还要兴建大量电站,架设线路,财政支出将增加至少两倍,户部恐怕不会答应。”

“现在一切以朝廷需求为准,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户部不出这笔钱,就由金戋寺和本王出。不论花多大代价,铁路都要尽快修通。”

修单线的成本不仅不会降低,还会迅速攀升,因为要提高修建速度,就只能用人力、设备堆积,而制造大量设备,使用大量人力,都是需要花钱,消耗后勤保障,支出大额工资的。

同时需要在铁路沿线配套电站和电力设备,以保障铁路沿线的信息通畅,但这些电站和输电设备不仅仅用于维持电话、电报,同时还要预留装机容量,为日后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做预留,而当前电力技术刚刚起步不久,电力设备的制造费用高昂,所以很大一块支出都在电力设备和铁路施工设备上,成本就会成倍增加。

这还只是目前粗略估算的价格,实际情况还可能上浮百分之三十。

但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朝廷现在不差钱,金戋寺不差钱,这条铁路就是沈云卿独资一人出资也修得起。

“单线铁路一事先放一放,本王有件事要与诸位大人磋商。”

“郡王请说。”

“本王建议工部在目前兵器钢材基础之上,研究更新的兵器钢材,以便于研究制造新一代的火炮和枪械,以利于日后岐军的作战。”

“可目前我朝的枪炮已经极为厉害,老夫实在想不出来,还能如何制造更厉害的枪炮。”

张祥眼中,半自动步枪,和前膛钢炮已经登峰造极,想不出来还能有什么更先进的武器。

“新一代的火炮将采取金属弹壳,从后装填发射。至于枪,需要射速更快的枪。”

这时工部侍郎徐翁源说:

“既然是将炮弹与金属弹壳结合,目前的钢材性能应该已经足用,为何还要炼制新的钢材。”

“不,完全不够。即便是枪管钢,也不能直接用于后膛填的火炮。必须研制新的炮钢与枪钢。”

徐翁源之前是机械司郎中,主持机械加工生产,也负责兵器生产,但是他对冶金和材料学缺乏更深层次的认知,单纯认为枪械结构使用的钢材,可以套用到火炮上,其实根本是两码事。

目前岐军使用的前膛炮,都是碳素钢,用于前膛炮问题还不大,用于后膛炮根本是开玩笑,需要专门冶炼新一代的火炮炮钢。

而专门为装备半自动步枪、拴动步枪、活门步枪冶炼的镍铬枪钢,也不能直接用于炮钢,因为膛压系数和火药烧灼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而且目前冶炼的镍铬枪钢只适合用于低速发射,不适合高速发射,所以也不能用于制造全自动武器和高速机枪的枪管。

即便使用水冷式结构,目前的低镍铬枪钢性能也无法承受高速射击,一千发子弹就会报废一根枪管,而一场战役一挺机枪打几千发子弹根本是小意思。

此外机枪用的是重型枪管,管壁比班用突击步枪厚的多,枪管钢材牌号和热处理加工工艺也不同,因此新一代自动武器的钢材也要重炼。

同时机枪枪机需要的钢材也要调整,半自动步枪的枪机用材多数不适合用于全自动武器的高强度射击,必须做提升。

过去二十七年,朝廷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置业和学科发展,目前电力技术正在普及,相关的工业技术正在成熟,发展后膛火炮和新一代的枪钢、炮钢已经具备条件,但是需要时间。

从之前的经验来看,从钢材冶炼,加工工艺探索攻关,到枪械设计检验定型,整个周期需要八到十年,加上后期使用中暴露问题的改进还要五年。

而后膛火炮所需的炮钢、设计和制造加工工艺、设备,目前都是空白,这个周期可能需要十到十五年,现在就必须将研究计划提上日程,为之后的的对规模技术攻关做预研。

工部闻讯要从头做研发,震惊之余都觉得疯了。一向以热心肠大善人著称的王曦照极力反对,他说:

“现如今朝廷火器已经极为厉害,再制造杀人更快的兵器,便是残暴不仁。而且如此高的射速,朝廷每年所能制造的子弹极为有限,如何能吃得消如此浪费。更何况如此高的射速,毫无精度可言,岂不是浪费。”

“王大人此言沈某不敢认同,作为镇国利器,岂有嫌好的道理。至于新式兵器是否残暴不仁,不在于兵器本身,而在于兵器的使用者。如果用来御暴,便是保境安民的利器,如是用来作恶,则是杀人的帮凶、

至于子弹不够的问题,轩禾书院与工部设计司正在设计全电动,更快的弹壳生产线,比现在的蒸汽动力生产线,在用工相同的情况下,一条电动生产线年产两千万发,投十条生产线,就是两亿发,一百条就是二十亿发,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王曦照没见过热兵器战争,和所有的老古董都一样,自动化武器的战术价值被发掘之前,所有人都觉得机关枪是一个钱老虎,一分钟一突突,就是几百发子弹出去了,根本没有什么精度可言,完全是浪费,而且对子弹的消耗是普通步枪的几百倍。

但是机关枪本身就不是以精度杀伤为理念的武器,而是以密度和面积封锁和杀伤为理念的武器,在最短时间内,向目标区域倾斜更多的弹幕,用密度和覆盖率提高杀伤力。机枪的使用在于进行火力封锁也战场压制,同时对密集步兵冲锋进行杀伤。

所以机枪在一战的时候特别好用,因为那个时候步兵都特别傻,喜欢密集冲锋去冲机枪的封锁线。

但是到了二战开始,除了亚洲战场,欧洲战场几乎就没有团级以上的步兵密集冲锋,全都是散兵,即便有师级步兵冲锋,也是步兵伴随坦克,步坦协同作战,这个时候机枪杀死一个敌人需要的子弹,是一战的几倍。

而到了越战期间,全自动武器杀死一个敌人需要的弹药,是一战的上百倍,也就是说,技术越发达,自动化武器杀人的效率越低。

不是因为武器更落后,也不是因为人都练了金钟罩,刀枪不入,而是战术和战法进行了改革,不会有傻子排队去冲机枪的封锁线。

所以到了近现代的城市巷战,往往战场上枪声很热闹,弹壳遍地都是,但一天下来却没打死几个人,就是因为战术和战法发生了改变。

王曦照还停留在冷热兵器换代的认知层面,他根本无法认知到全自动武器的发展趋势。

沈云卿之所以推动新一代武器的研制工作,不是因为岐帝国的工业不行,武器太差,而是因为帝国的版图太大,交通设施太落后,军队、后勤的投送量跟不上,在人员投送较少的情况下,提高单兵战斗力,就能提高投送单位的整体作战实力。

“诸位大人如果有反对与问题,可以向本王提出,但武器越厉害,朝廷抵御外患的战力越强,这一点,我想诸位大人应该都没有意见吧。”

在坐众人议论纷纷,无人反对武器越先进,战斗力越高的理论。

“看来无人反对,那么此事就此先定下,工部目前忙于生产,无暇顾及新一代枪炮研发,暂由轩禾书院预先研究探索,至于资金问题,先由金戋寺支出,待等此战结束之后,再报户部,由财政拨款。”

“设计制造新式枪械,弹药仍然选择目前的口径和枪弹,还是重新设计新的弹药规格。”徐翁源问。

“枪弹口径不变,弹筒规格不变,单头可能要变一下,而且纯铜的弹头太贵了,弹壳还能回收,弹头打出就没了,想办法改成铅芯覆铜,这样杀伤力也更大。”

当初设计新式活门步枪、栓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之处,统一使用两分(约7.4毫米)口径中间威力步枪弹,而不是传统步枪的全威力步枪弹,为的就是日后研发班用机枪和突击步枪,子弹型号能够通用。

早期后膛定装步枪都使用中口径全威力步枪弹,动能大,射程远,但战争中步兵交战和杀伤距离都在三百到四百米内,全威力步枪弹动则八百米,甚至一千多米的射程基本是浪费,而且还减少弹药的携带量。

所以二战后,普遍都使用中口径中间威力步枪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又流行小口径步枪弹,原因是小口径步枪弹射入人体后会剧烈翻滚,而中口径步枪弹往往把人打穿,子弹击穿人体,致死率不如小口径步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