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09

第609章

阿瓦达提出兵攻打云藏,攻占马六甲,本质上是背后“天弥”这位大哥在挑唆。

甭看青藏高原环境险恶,但是吐蕃王朝时期也辉煌过,一度控制印度恒河以北一百多年,占领青海、西藏、甘肃、半个四川几十年,给印度人留下了至今难以磨灭的惨痛记忆。

所以吐蕃王朝瓦解后,主要是元朝瓦解后,印度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出现了一段时期的相对统一,主要还是北方的相对统一,开始对乌斯藏进行军事上的报复。

而吐蕃时期的印度,与吐蕃有长期冲突,否则王玄策也不可能轻易从吐蕃借到兵马横扫印度,没仇再拉仇恨也打不起来,所以肯定是先有仇,再拉仇恨,就能动手打起来。

甭看现在的今天的印度只有不到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积,却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还多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耕地,而且全都是优质的耕地,不打简直天理不容。

但现在打,没有技术条件,也没办法长期占领,但又不得不解决西南问题,让赛思马花与达忽哲以出兵御敌为名,借道云藏灭了阿瓦达提,无疑是目前的上选。

岐军是传统的农耕军团,进入青藏作战,后勤就是灾难,当然,也能效法游牧民族驱赶牧群充当口粮,但是中原人体质受不了长期高摄入蛋白和高原环境,但是忽喇游牧民族可以。

周照宁三年前出兵两万入藏增援,之所以没效果,就是中原人不习惯高原作战,也没有可靠的后勤保障,所以不是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后勤和生理。

此时女帝对沈云卿多年以来规划的蓝图,逐渐有了更为清晰的直观的感觉,说起来是搞经济建设开创盛世,但背后的目的却总是开疆拓土灭你灭他。

“爱卿为何总是如此热衷于大兴灭杀伐的灭国之举,可否告诉朕啊。”

“回陛下,这些小邦今天不收拾,日后就会成为祸害。他们今日畏惧我朝威严不敢来犯,是摄于陛下,摄于今时今日我朝国力。但我朝国力总有不济的时候,而外邦的国王一样是轮流坐,改日换了一个心怀不轨之徒,觊觎我朝疆土与好处,又恰逢我朝国力不济,其悍然发兵来战,届时受害的还是我朝的江山。

倒不如趁陛下威震宇内,朝廷国力如日中天,臣还活着的时候,扫平了这些祸患,留给后人一个清净太平的世道。届时天下大同,万邦协和,我朝才是真正的君临宇内的天朝上邦。”

“此话虽然有理,但那要多大的国力,才能实现如此宏愿。”

“陛下大可放心,陆上大可以慢一些,只要我朝海军建成,日后大可以用海军巩固海外领地。而那天弥国、阿瓦达提国、骠国都在海边,我朝只需行船三月可至,而陆路少则一年多则三年,远不如海船便利。这也是臣为什么积极研造大型海船的原因之一,以便于日后海外迁民与征战。”

“原来如此,眼下之事尚未了结,还请考虑如此长远,怕是不利于国事。爱卿当着眼当前大局,日后事日后在做考虑也不迟。”

“那陛下准备如何应付达忽哲与赛思马花二人。”

“待等议和进行过半,可先按爱卿的意思去办,能成最好,不能成在做其他打算也不迟。”

“若不能成,臣建议行第一条策略,暂时封在关外漠南,只封岐爵不封汗位。”

“嗯,朕也由此打算。朕今日累了,爱卿先回吧。”

“是,臣告退。”

缓缓退出御书房,沈云卿折返回泸溪宫。待等他离去,女帝扶着额头,略显疲惫之色。

这时欧阳来到身边,为女帝揉着良策太阳穴,边揉边说:

“海郡王还真敢说。”

“沈云卿不是狂妄浮夸之人,他推行的举措无不应验。只是朕看不到我朝有此国力,能去开拓外世鞭长莫及的疆土,因此朕费解沈云卿何来如此胆略。

不过,只要他不过分,朕倒也想看看沈云卿到底能干出什么丰功伟绩。走吧,移驾云溪宫。”

“是。”

翌日,达忽哲派人进宫,请沈云卿去东郊达忽哲大营吃烤全羊,说是吃烤全羊,实则是去兴师问罪。

这些个游牧民族没什么礼仪教养可言,褒义词就是为人豪爽奔放。

达忽哲相信是沈云卿给女帝进谗,说了坏话,要沈云卿收回说的话,向女帝提议出兵宰了都勒阔,收复失地。

说归说,一码归一码,沈云卿当然不能为了一顿羊肉,置国家利益而不顾,所以这件事就没下文。

两天后,女帝终于下定决心,不过人选有些调整,李义清出任议和使团正使,邱继匡为副使,十六皇子周枢为副使,龙武卫将军孔涛为护军使,领龙武卫三千,领军卫一千,护送使团一行。

之所以让周枢为副使,一是周枢态度积极,积极让人不能拒绝。二是周枢比较猖狂,能让忽喇感觉扎手,竖立岐帝国龙子龙孙都不好惹的感觉。

三是周枢没什么脑子,他说的话和邱继匡、李义清可能完全不一样,让忽喇在不同自相矛盾的信息之间自己慢慢琢磨去吧。

使团名单一经公布,满朝文武大哗,都说李义清胆小如鼠视财如命,此人怎么能胜任议和大使,这不是坏事吗。

更重要的是李义清自己就从没想过要为国捐躯,他就没这么好的思想觉悟,而且据说还是沈云卿出的主意。

当即就有御史反对,参李义清一本。

于是当天中午,李义清火急火燎杀奔金戋寺兴师问罪。

这是幸亏沈云卿已经不是当年的沈家公子的那个秀才,而是堂堂朝廷郡王,李义清也不是兰陵刺史,只是户部一个不轻不重的挂职郎中,否则李义清已能把沈云卿下狱问罪。

所以李义清纵然有些气急败坏,但态度却不敢像从前那样露出虎狼嘴脸,而且沈云卿现在可比他更毒辣,张嘴就把腊婆给灭了,李义清多少心里有些惧怕“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