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怕冷和手脚凉这两个显著的特征外,阳虚质女性往往还会有下面这如何判断阳虚质
些特征:
.面色白。这类人看上去白胖胖的,但是白得没有光泽神采,嘴唇颜色也偏淡。有些人眼睛周围还会有黑眼圈。因为眼圈和口唇是反映脾脏情况的区域,黑眼圈和口唇颜色暗淡的人,通常都有一定程度的肾阳虚或者脾阳虚或者二者兼有。因为脾阳虚很容易影响到肾,从而导致肾阳虚的发生。
.口淡不渴,喜热饮。这类人总觉得嘴里没味,而且不爱喝水。如果想要喝水的话一般会选择热饮料,一杯热可可下肚,她们会觉得马上舒服不少。
.自汗。这类人抗疲劳能力差,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有时候甚至没有活动,也会不自觉地就出汗,诡异至极,中医将这种不因劳累、炎热、衣着过暖、服用发汗药等因素而出现的时时汗出,动辄汗出益甚的情况称为“自汗”。
.小便多。这类人夜尿多,晚上起夜两三次,非常影响睡眠,相当令人讨厌。有的人还会有小便解不干净的感觉。这类女性的尿色清白,不像一般小便那样有点黄。
.大便稀。阳虚质的大便大多不成形,甚至会“完谷不化”,也就是大便里出现没有被消化的食物,吃什么拉什么。有的人还会出现“五更泻”:大清早的就得起床上厕所,解出来的还是稀大便。
.精神不振。这类人和气虚质的人一样,总觉得神疲乏力,有些提不起精神。
.耐夏不耐冬。这类人怕冷不怕热,夏天比较好过,冬天就难受了,很容易感冒,中医看来,就是易被风、寒、湿邪所侵。
.性情静。这类人一般比较安静内向,不大说话,不喜欢活动,睡觉喜欢蜷卧。这类人的情绪比其他体质的人更易消沉,容易有抑郁的倾向。
.舌淡苔白滑。这类人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一般都是胖胖的,有的甚至有牙齿压迫的痕迹,舌头的颜色偏淡,舌苔呈白色,唾液比较多。
某些阳虚质的人,明明阳虚,偏偏要装“热”,出现长痘、口臭,甚至心烦失眠一类的“热火朝天”的症状。其实这是假象,是由于下焦阳虚,导致根基不牢,出现阳气虚浮的现象,虚浮的阳气飘到人体的上部,于是出现牙痛、口臭、心烦失眠、面部发红、皮肤油腻甚至冒痘等诸多貌似上火的症状。这种特殊的阳虚类型中医称之为“上盛下虚”或者“上寒下热”。同时,身体下半部分则表现出中医所谓的“寒像”:夜尿多、大便不成形、白带清稀、腰膝酸软等。这类人千万不可盲目败火,动不动就吃清热解毒药,一定要致力于解决阳虚这个根本,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阳气是身体的动力。就是说,
阴阳是构成我们生命的两个基本成分。其中,阳是人体内一种具有温煦功能的东西,好比自然界的太阳。缺少了太阳的光芒万丈,也就没有了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人也一样,缺乏了温煦的阳气,就会冷冰冰、病恹恹。民间将阳虚解释为“火力不足”,还真有几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感觉。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解释,就是机体能量不足,机能减退和对刺激应答能力的降低。阳虚体质的人大多有缺铁、低血压,甚至甲状腺功能低下一类的症状。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阳虚。
阳是身体的发动机,发动机没力,身体没有了动力,自然毛病就多了,什么气滞、血瘀、痰饮停留之类的小毛病就会跟阳虚质的人结缘。
是不是总觉得阳虚质的表现与气虚质很像呢?没错,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阳虚再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就很容易出现阴阳两虚。
《黄帝内经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认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就是说,如果阴的成分过重,就会打压阳气,使其呈现病理状态,反之,阳胜则会使阴处于病态。阳胜的时候身体表现出“热“的特点,阴胜的时候就表现出“冷”的特点。阳虚体质的人如果生病,就相当于阴胜,一般与寒相关,比如风寒感冒。生病的表现也以冷为特点,身上发冷,喜欢蜷卧着,肚子隐隐作痛,如果热敷或者揉一揉会感觉舒服一些。有的会表现为腰酸背痛,大便清稀。有的出现不孕不育。有的出现咳嗽喘息,心悸,甚至胸背疼痛。严重的会出现头面部浮肿,小便不利或者夜尿频繁甚至小便失禁。
阳虚其实分很多种:
脾阳虚是阳虚中最常见的类型。脾阳虚的女性通常食欲不好,容易犯恶心和打嗝,甚至干呕、反酸,大便清稀不成形。这类美人也常有腹痛腹胀之感,喜温喜暗;常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
胃阳虚的女性总觉得胃部不舒服,胀胀的,闷闷的,严重的话会出现火烧一样的疼痛。这类人还有个奇怪的现象,老是觉得饿,却又不大想吃东西。有美人还会有睡眠不安、易出汗、怕风怕冷等现象出现。
心阳虚的人大多会有心悸心慌、胸部憋闷甚至疼痛的现象,晚上睡眠质量也不高,容易失眠,睡着之后梦多,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神不宁的现象。这类美人也会有面色滞暗、四肢厥冷、爱出大汗等表现。
肝阳虚的人一般表现为头晕、胸胁两边不舒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另外,肝阳虚的人多疑善虑,很容易出现情绪抑郁的情况。
肺阳虚的人呼吸显得无力,如果咳嗽,声音一般比较低,咯痰的话,咯出的通常是白沫状的痰液。这类人也怕冷,还爱感冒,且感冒以后老是好不了。
肾阳虚的人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者不利的症状比较突出,严重的人甚至出现性冷淡等性功能衰退的表现。这类女性常常腰痛而且发凉,四肢也总是冷冰冰的。
胞宫虚寒的人容易痛经,月经量往往不多,颜色乌暗暗的。这类人一定要警惕,因为任宫寒发展,很容易导致不孕不育的发生。此外,胞宫虚寒的美人还会出现腰痛腿软、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症状。
导致阳虚的因素有很多,先天不足,患了大病重病,长期住在寒冷的地方、经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过多地服用寒凉药物如抗生素等都会加重身体的寒湿,损伤机体的阳气。人体自然的衰老也会造成机体阳气减弱,阳虚质的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多注意,不要触犯了这些禁忌。
所谓阳虚,就是阳的缺乏,所以阳虚质的人需要补充体内阳的元素。另外,由于身体长期缺乏“阳光”的温暖,这类人的身体往往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温阳散寒是这类人保健养生的关键所在。《黄帝内经》将人体看做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而在五脏之中,肾和脾分别被称为“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补益从它俩下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认为,肾乃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脾肾阳气足,身体自然安泰了。因此,治“冷”要治本,脾肾施补是重点。还要提醒的是,补讲究的是温补,不能急于求成,动不动就上大热的补品,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
那阳虚质的人的阳应该怎么养呢?
《黄帝内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意思是说,阴阳二气是万物之根本,善于养生的人懂得春夏季节养阳气、秋冬季节养阴气,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来加固身体的根基,所以才能与万物同长寿。若是不遵循这一根本,身体就会日趋破败了。所以,这类人若能顺应天地阳气生长的规律,在春夏之季,天地阳旺之时,合理进食养阳的食物、药膳,就能够很好地改善阳虚的体质。民间有夏日三伏,每伏饮一次食羊肉附子汤的习俗,目的就是为了养足阳气。
这类人不仅要顺应时节,在春夏季节重点养阳,平日的调理也很重要。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养阳的食物、药膳,尤其是早餐,与一天阳气的生发紧密相对,更要多多安排养阳的食物。
在进食温热性食物的时候,这类人要少吃甚至不吃生冷、性寒的食物和油腻难以消化的东西,不然你的温补工作就泡汤了。像兔肉、鸭肉、鸭血、鸭蛋、柿子、苦瓜、香蕉、西瓜之类的食物,在中医看来都是性寒凉的,要少吃,甚至不吃。罗汉果、金银花、野菊花、薄荷等,虽说是夏季清凉败火、解暑消渴的好东西,却不适合这类人服用。沙冰、刨冰、冰淇淋、冰镇啤酒等也是他们无福享用的。
特别注意用药,抗生素、清热解毒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使体内本就不足的阳气遭受打击。
除了通过进食来补充阳气,运动、良好的情绪、保暖都能帮助你累积和节约身体的阳气,如此日积月累,增强体内阳性能量,就能达到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脱离阳虚质的行列。
很多食物都具有养阳的作用,红色的肉(牛羊肉、精瘦肉)、豆类、芹菜、香菇、大枣、黑木耳含丰富铁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 C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含碘丰富的海带、鱼虾、海蜇、牡蛎等都是最理想的选择。此外,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辣椒、生姜、大葱、茴香、白酒、桂圆等也是不错的养阳食物。只要一日三餐,合理搭配这些养阳的好东西,阳虚体质一定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