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6874200000067

第67章 三妇艳诗

三妇艳诗因前三句分别写大妇、中妇、小妇而得名。

艳,为楚歌。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歈越吟。”《文选》李善注:“艳,楚歌也。”梁元帝《纂要》:“齐歌曰讴,吴歌曰歈,楚歌曰艳。”古乐府辞《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后段都有大妇、中妇、小妇等词句,南朝宋刘铄始模仿乐府古辞,取其后六句作三妇艳诗。齐、梁、陈诗人相继仿作,唐代也偶有所作。

三妇艳诗①

刘铄

大妇裁雾縠②,中妇牒冰练③。

小妇端清景④,含歌登玉殿⑤。

丈人且徘徊⑥,临风伤流霰⑦。

【作者介绍】

刘铄(431—453),字休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帝第四子,封南平王,为豫州刺史,迁安蛮校尉。太子刘劭弑父自立,以铄为中军将军,总督六州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孝武帝平乱,进司空,旋赐药死。著有文集五卷。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②雾縠:薄雾般的轻纱。

③牒:折叠。冰练:薄而洁白的丝织品。

④端:细看。清景:清丽的景色。

⑤含歌:犹低吟。鲍照《拟行路难》:“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玉殿:宫殿的美称。

⑥丈人:此指家长。

⑦流霰:雪粒飘落,常形容流泪。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说明】

这首三妇艳诗写家中三位媳妇的不同表现,大妇、中妇都在劳作,小妇则无所事事,只是赏清景、唱唱歌,公公看在眼里,伤心落泪。

三妇艳①

王融

大妇织绮罗②,中妇织流黄③。

小妇独无事,挟瑟上高堂④。

丈人且安坐,调弦讵未央⑤。

【注释】

①选自《乐府诗集》第三十五卷。

②绮罗:华贵的丝织品。

③流黄:黄色的绢。

④高堂:高大的厅堂。

⑤讵:岂。未央:未尽,没有完。

【说明】

这首诗写大妇、中妇在织罗织绢,而无所事事的小妇却“挟瑟上高堂”,她要弹瑟给公公听,而公公则安坐高堂,看着小妇缓缓调弦。诗篇表现了富贵人家的生活片断。

三妇艳诗①

吴均

大妇弦初切②,中妇管方吹③。

少妇多姿态④,含笑逼清卮⑤。

佳人勿馀及⑥,殷勤妾自知⑦。

【作者介绍】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寒微,好学行侠,齐东昏侯永元初,曾投靠桂阳内史王峻。梁武帝天监初,为柳恽吴兴郡主簿。诗文清拔有古气,号吴均体,为沈约所赏识,待诏著作省。扬州刺史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伟迁江州,补为国侍郎,兼府城局,伟还都授为奉朝请。著有《齐春秋》、《十二州记》等。

【注释】

①选自《吴均集校注》。

②弦初切:谓刚触到琴弦。

③管:古乐器名,箫笛之类。

④多姿态:谓搔首弄姿。

⑤清卮:盛清酒的杯子,指代清酒。

⑥佳人:此指丈夫。勿馀及:不要长久等待。

⑦殷勤:衷情,心意。

【说明】

这首诗描写一富贵之家寻欢作乐的情景:大妇在抚弄琴弦,中妇在吹管,少妇却搔首弄姿,举起清酒杯向丈夫劝酒。少妇娇态,栩栩如生。

三妇艳①

沈约

大妇拂玉匣②,中妇结珠帷③。

小妇独无事,对镜理蛾眉④。

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⑤。

【注释】

①选自《乐府诗集》第三十五卷。

②拂:拂拭。

③结珠帷:编结珠帘。

④理:修,画。蛾眉: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

⑤自私:谓偏护私情,偏爱小妇。

【说明】

这首诗描写大妇、中妇都在干家务事,而小妇则在对镜化妆,修理眉毛。她却赢得了丈夫的偏爱,夜晚独自占有了丈夫。诗篇有讽刺意味。

三妇艳①

刘孝绰

大妇缝罗裙,中妇料绣文②。

唯馀最小妇③,窈窕舞昭君④。

丈人慎勿去⑤,听我驻浮云⑥。

【作者介绍】

刘孝绰(481—539),名冉,字孝绰,以字行,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幼聪颖,七岁能属文,母舅王融称之为神童。梁武帝天监初为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水部郎,累迁秘书丞。与昭明太子交好。但孝绰仗气负才,不合时宜,宦途屡起屡沉,终秘书监。世重其文。有文集数十万言。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②料:料理,挑选。绣文:彩色绣花的丝织品或衣服。

③唯馀:只剩。

④窈窕:佚荡貌。舞昭君:未详。疑为胡舞的一种,古有胡旋舞、胡腾舞。

⑤慎勿去:无论如何不要离开。

⑥驻浮云:谓歌声嘹亮,响遏行云,让浮云也停留不动。

【说明】

这首诗描写大妇、中妇都在劳动,或缝罗裙,或理绣衣,唯有小妇无所事事,但她能歌善舞,她请家主公千万不要离去,看她跳昭君舞,听她唱一曲美妙动听、响遏行云的歌。

三妇艳①

王筠

大妇留芳褥②,中妇对华烛③。

小妇独无事,当轩理清曲④。

丈人且安卧⑤,艳歌方断续⑥。

【作者介绍】

王筠(481—549),字元礼,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为南朝梁临川王行参军,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出为丹阳尹丞。后又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中庶子。又出为临海太守,迁秘书监。善属文,擅才名,为沈约、昭明太子所赏识,著有文集九十卷。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②芳褥:美好的坐垫。

③华烛:华美的烛火。

④当轩:对着窗户。

⑤丈人:此指丈夫。

⑥艳歌:指艳情的诗歌。

【说明】

这首诗写三位妻妾各以不同的方式服侍丈夫:大妇准备好坐垫,中妇点亮华美的烛火,小妇当窗理清曲,为丈夫弹奏或演唱艳情的歌曲。

三妇艳①

萧统

大妇舞轻巾②,中妇拂华茵③。

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④。

良人且高卧⑤,方欲荐梁尘⑥。

【作者介绍】

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长子,三岁立为皇太子。生而聪颖,爱读书,性至孝,喜结交名士,尝筑文选楼,编集《文选》三十卷、《文章英华》二十卷,自著文集二十卷。以疾卒,谥昭明。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②舞轻巾:指古代一种持巾而舞的“巾舞”。《隋书·音乐志下》:“梁武报沈约曰:‘《鞞》、《铎》、《巾》、《拂》,古之遗风。’”

③拂:古代一种执拂尘而舞的舞蹈叫“拂舞”。华茵:一作“华裀”。有文彩的席子。

④“红黛”句:谓以红色和青黑色的颜料化妆,涂抹滋润的皮肤。芳津,滋润的皮肤。

⑤良人:此指丈夫。

⑥荐:献上。梁尘。比喻嘹亮动听的歌声。鲍照《学古》诗:“调弦俱起舞,为我唱梁尘。”

【说明】

这首诗描写一户多姬妾的富贵人家,大妇、中妇在茵席上翩翩起舞,一作巾舞,一作拂舞,小妇则在一旁化妆打扮,丈夫则悠闲地欣赏舞姿,兴之所至,还想献上一曲嘹亮的歌声。

三妇诗①

权德舆

大妇刺绣文②,中妇缝罗裙。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③。

丈人且安坐,金炉香正薰④。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七。

②刺绣文:在丝织品上用彩色线绣花。

③“娇歌”句:谓歌声嘹亮能让流云不动。遏行云,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④金炉:铜香炉。

【说明】

这首诗词句和主旨与刘孝绰《三妇艳诗》相类似,两者可以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