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6874200000068

第68章 五杂俎

五杂俎,因开篇首句有“五杂俎”三字而得名,是三言诗的一种。杂俎,意为杂录,谓如菜肴杂陈于俎,故称。五杂俎诗,每首三言六句,除首句外,后面五句叙述五件事,与题旨相合。现存最早的是无名氏《古五杂俎》,南朝仿作的有王融、范云之作。唐代续有所作。

拟古五杂俎诗①

范云

五杂俎,会涂山②。往复还,两崤关③。不得已④,孀与鳏⑤。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②会涂山:指夏王朝大禹大会诸侯于涂山(今安徽蚌埠西)。各地诸侯上万人来朝见,进献玉、帛、金(青铜)等礼物。

③两崤关:两次经过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洛宁西北,西接陕县界,东接渑池县界。秦代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汉代移置今河南新安县东。

④不得已:无可奈何。指无力来涂山朝见。

⑤孀与鳏:寡妇和鳏夫。

【说明】

这首诗叙述夏禹王大会诸侯于涂山事。有的诸侯来回两过崤山和函谷关,而无力长途跋涉来涂山的是诸侯中的寡妇和鳏夫。写得言简意赅。

代五杂俎诗①

王融

五杂俎,庆云发②。往复还,经天月③。不获已④,生胡越⑤。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②庆云:五色云。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列子·汤问》:“庆云浮,甘露降。”发:流动、飘动。

③经天月:谓在天空运行的月亮。或谓庆云来回流动,飘过天空和月亮。语意双关。

④不获已:犹不得已。

⑤生胡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生在胡越比喻两地疏远隔绝,来往不便。

【说明】

这首诗描述庆云在天空流动,来来往往,经过天月,自由自在;感叹人在世上,一在胡地,一在越地,相隔遥远,交往很不方便,也无可奈何。暗寓“人不如云”之意。

五杂俎①

权德舆

五杂俎,旗亭客②。往复还,城南陌③。不得已,天南谪④。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七。

②旗亭客:酒楼的常客。

③陌:田间小路。

④天南谪:贬谪到岭南。唐代官吏遭贬谪,多被派遣到岭南瘴疠之地。白居易《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诗:“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说明】

这首诗或为感叹友人遭贬谪而作。友人在长安本为酒楼常客,往来城南阡陌,逍遥自在,不幸而遭贬谪,远遣五岭之南瘴疠之地,令人叹惋思念。诗篇虽短,情见乎辞。

五杂俎①

孔平仲

五杂俎,庆云聚②。往复来,东西渡。不获已,再娶妇。

五杂俎,锦绣段②。往复来,随阳雁③。不获已,犹仕宦④。

【注释】

①选自《全宋诗》卷九三〇。六首选二。

②庆云:五色云。

③锦绣段:锦绣的鞋子,段,通“缎”。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④随阳雁:指大雁。这种候鸟随着太阳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迁南徙,故称。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⑤仕宦:出仕;为官。

【说明】

前一首描述见天空中五色云相聚,东西流动而生艳羡之情,因而萌发再娶妻之念。后一首见锦绣鞋而起兴,见随阳雁往来谋食,想起自己也不得不为出仕做官奔波而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