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7011800000018

第18章 不孕症的病证结合治疗 (4)

第6章 不孕症的病证结合治疗 (4)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封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蜂蜜调成糊状,涂以两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1~3天换药1次。

2.肝郁

【主症】婚久不孕,或多次自然流产,黄体功能不全,月经或先或后,经量时多时少,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黯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冲。

【方药】香附毓麟丹(自拟)。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牡丹皮、香附、川楝子、王不留行、苏合香、川芎。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封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蜂蜜调成糊状,涂以两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1~3天换药1次。

3.脾虚

【主症】婚久不孕,或多次自然流产,黄体功能不全,神疲乏力,纳呆,头晕心悸,面黄或体瘦,大便或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济脾祈嗣丹(自拟)。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大枣、当归、柴胡、巴戟天、白芷、木香、威灵仙。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封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蜂蜜调成糊状,涂以两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1~3天换药1次。

4.血瘀

【主症】婚久不孕,或多次流产,黄体功能不全,月经多延后,或周期正常,经来腹痛,甚或进行性加剧,经量多少不一,经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时经行不畅、淋漓难净,或经间出血。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治法】逐瘀荡胞,调冲助孕。

【方药】桃红衍嗣丹(自拟)。桃仁、红花、牡丹皮、赤芍、当归、延胡索、枳壳、三棱、莪术、香附、乳香、麝香。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封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蜂蜜调成糊状,涂以两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1~3天换药1次。

5.痰湿

【主症】婚久不孕,或反复早期自然流产,黄体功能不全,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经;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行滞调冲。

【方药】半夏祈嗣丹(自拟)。半夏、茯苓、陈皮、苍术、胆南星、枳壳、柴胡、人参、黄芪、淫羊藿、威灵仙、苏合香。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封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蜂蜜调成糊状,涂以两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1~3天换药1次。

(二)临床经验与体会

笔者自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以自拟促黄祈嗣丹贴脐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不孕症132例,情况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3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43岁,平均29岁;结婚时间最短2年,最长20年,平均4年;均已婚;均为肾阴虚证。

【方药】促黄祈嗣丹:山茱萸30g,熟地黄30g,山药30g,白芍30g,甘草10g,龟甲30g,干姜1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瓶装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温水调成糊状,涂以神阙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月经第5天开始用药,30天换药1次,8次为1个疗程,10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本组132例,痊愈86例,无效46例。

【体会】方中山茱萸、熟地黄、山药滋肾育阴;白芍养血敛阴,甘草补脾润肺,二药合用有酸甘化阴之妙;龟甲滋阴潜阳;干姜引火归元。诸药合用,则黄体可健,祈嗣可愿矣。

神阙穴与全身经络相通,与脏腑相连,神阙用药既可激发经络之气,又可通过药物在局部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九、希恩(席汉)综合征

辨病情分类施治

1.肾虚

(1)肾阳虚

【主症】原发或继发不孕,无排卵,经闭,性欲低下,毛发脱落,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小便不利,夜尿多,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细尺弱。

【治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方药】巴戟广嗣丹(自拟)。熟地黄、附子、龟甲、鹿茸、巴戟天、菟丝子、肉桂、山药、人参、川椒、吴茱萸、麝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2)肾阴虚

【主症】原发或继发不孕,无排卵,经闭,形体消瘦,毛发稀疏,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眼花心悸,肌肤失润,阴中干涩,性欲低下,性交痛;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熟地黄螽斯丹(自拟)。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龟甲、鳖甲、紫河车、肉苁蓉、蓖麻仁、木鳖子、麝香。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封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蜂蜜调成糊状,涂以两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1~3天换药1次。

2.气血亏虚

【主症】原发或继发不孕,闭经,性欲低下,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毛发不华而稀疏,羸瘦,唇色淡红,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八珍毓麟丹(自拟)。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紫河车、紫石英、巴戟天、木香、麝香。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封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蜂蜜调成糊状,涂以两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1~3天换药1次。

3.血瘀

【主症】原发或继发不孕,闭经,性欲低下,形体消瘦,毛发稀疏,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治法】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方药】桃红衍嗣丹(自拟)。桃仁、红花、牡丹皮、赤芍、当归、延胡索、枳壳、三棱、莪术、香附、乳香、麝香。

【用法】同上。

十、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辨病情分类施治

1.气滞血瘀

【主症】婚久不孕。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痛引腰骶,或会阴、肛门下坠,或伴胸胁乳房胀痛,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有块,块出痛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滑。妇科检查子宫略大,较固定,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等处有触痛性结节,或附件粘连包块,月经前后肿块有明显大小之变化。患者表现为高催乳素血症。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香棱克异汤(自拟)。制香附、三棱、莪术、炮穿山甲、制乳香、制没药、水蛭、川芎、血竭、黄芪、菟丝子。

【用法】上药(除血竭外)加水浓煎至200ml,血竭研细末均匀地加入已煎好的药液中。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2.寒凝血瘀

【主症】婚久不孕。经前或经期下腹冷痛,痛引腰骶、会阴及肛门,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有块,形寒肢冷,苔薄白,边有瘀点,脉沉细。妇科检查后穹窿、子宫骶韧带等处触及痛性结节。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方药】桂莪消异汤(自拟)。桂枝、莪术、三棱、炮穿山甲、制附子、小茴香、当归、川芎、制香附、血竭、巴戟天、肉苁蓉。

【用法】同上(香棱克异汤的用法)。

3.痰湿血瘀

【主症】婚久不孕。经前或经期小腹掣痛,经色紫黯,而质稀,带下量多。形体肥盛,头晕沉重;或呕恶痰多;胸闷纳呆,或有泄泻;苔多厚腻,脉沉涩。

【治法】化痰利湿,活血逐瘀。

【方药】半棱逐异汤(自拟)。半夏、三棱、苍术、白术、茯苓、滑石、香附、莪术、当归、昆布、水蛭、穿山甲。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4.湿热血瘀

【主症】婚久不孕,平时少腹时痛,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加重。经行腹痛灼热拒按,或痛引腰骶、会阴及肛门;经血量多,经色深红,质稠有块;低热起伏;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有时干结;舌质红,舌尖有瘀点或瘀斑,苔黄而腻,脉弦数。该证型以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而致不孕者多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方药】薏竭涤异汤(自拟)。薏苡仁、血竭、红藤、萆薢、黄柏、炮穿山甲、鳖甲、昆布、牡丹皮、制香附、茯苓。

【用法】同1.气滞血瘀(香棱克异汤的用法)。

5.气虚血瘀

【主症】婚久不孕,痛经,以经期及经后为甚,伴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月经量多,色淡;神疲肢倦;纳呆便溏;面色白;舌质淡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益气化瘀。

【方药】芪棱理异汤(自拟)。黄芪、三棱、人参、白术、山药、莪术、生鸡内金、水蛭、柴胡。

【用法】同3.痰湿血瘀(半棱逐异汤的用法)。

6.肾虚血瘀

【主症】婚久不孕,盆腔结节包块,经行腹痛,腰脊酸软。月经先后不定期,量或多或少;神疲,头晕;面部色素沉着;性欲减退;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以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黄体功能不全等表现排卵内分泌障碍的患者临床辨证以该证型相对多见。

【治法】益肾调经,活血祛瘀。

【方药】菟棱治异汤(自拟)。菟丝子、三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杜仲、枸杞子、当归、川芎、延胡索、莪术、柴胡。

【用法】同3.痰湿血瘀(半棱逐异汤的用法)。

(二)临床经验与体会

笔者自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以自拟消异种子丹贴脐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13例,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情况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13例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42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4年,平均5年;按痛经程度的划分标准评为重度者90例,中度者20例,轻度者3例;依病变程度的划分标准评为轻度者4例,中度者22例,重度者87例。中医辨证均为肾虚血瘀证。

【方药】消异种子丹药物组成。水蛭30g,炒穿山甲30g,蜈蚣4条,延胡索30g,制没药30g,制乳香30g,生大黄35g,炒桃仁30g,红花20g,川芎25g,木香25g,肉桂20g,淫羊藿30g,菟丝子30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瓶装备用。用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和成团,涂于神阙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30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该病疗效判定标准判定。

结果,临床痊愈40例,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69%。

【体会】本病属中医痛经、癥瘕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血瘀。下焦血瘀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影响下焦腑气通畅,腑气失畅反过来又加重下焦血瘀,形成恶性循环。消异种子丹中以水蛭、炒穿山甲、蜈蚣、延胡索、制没药、制乳香、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木香行气;肉桂、淫羊藿、菟丝子温阳补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大黄活血通经,畅通腑气。全方对改善局部体征有一定疗效,对属肾虚血瘀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且未见毒副作用。

神阙穴为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与全身经络相通、脏腑相连,神阙穴用药即可激发经络之气,又可通过药物在局部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第三节感染性疾病

一、急性盆腔炎

辨病情分类施治

1.热毒炽盛

【主症】高热恶寒,甚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口苦,口干渴欲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黏稠,或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厚糙,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方药】红藤安宫丹(自拟)。金银花、蒲公英、红藤、败酱草、薏苡仁、大黄、牡丹皮、冰片、木鳖子、蓖麻仁、牵牛子、麝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2.湿热瘀结

【主症】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胸闷纳呆,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有瘀点,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酱薏定宫丹(自拟)。牡丹皮、忍冬藤、红藤、败酱草、车前子、薏苡仁、乳香、大黄、木鳖子、蓖麻仁、牵牛子、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