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7670800000023

第23章 与时代同步(3)

4.为国家大剧院工程奔走

1996年元旦刚刚过去的第二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在播出对吴祖强的专访节目临结束时,主持人白岩松谈到“吴祖强近来又在为建立一个国家级的音乐厅而奔走呼吁”,这句话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第二天就有好几个人向吴祖强询问此事,更有一位建筑业专家,也是吴祖强留苏时的老同学特地打电话说要不要帮忙,以及打听新音乐厅的设计、规模如何,什么时候动工等等。

看到反应这么迅速,吴祖强很欣慰,他觉得这说明社会上不少人都很关心首都重大文化设施兴建的消息。于是他回答说:“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只不过是为争取筹划已久的国家大剧院和国家音乐厅的修建任务能够尽快上马,我和文艺界,特别是音乐界的一些人士一直在努力呼吁就是了。”

“东方时空”栏目播出后不久,作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吴祖强于这一年3月在全国政协八届四次全体会议时递交了题为《国家大剧院工程该上马了》的大会发言。这一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是他又一次为建立国家大剧院的积极呼吁。

而吴祖强最早开始为国家大剧院工程奔走呼吁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他回忆说:“国家大剧院的修建重又出现曙光是80年代靠后由我国在北京主办亚运会并积极争取申办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为了改善北京文化设施条件,国家大剧院工程项目重新提上日程并得到了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万里同志和北京市的支持。80年代末我还兼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也介入了这桩和文艺界有关的事情,大约就是从此时起,我成了不断呼吁启动国家大剧院工程的积极分子。”

说起来,国家大剧院的工程原本和吴祖强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历史联系,但他却很早就了解到,包括一个大音乐厅在内的国家大剧院配套工程早在1958年9月就已开始筹建,仅稍迟于为庆祝建国10周年兴建的人民大会堂等首都十大建筑。而且当时进行的设计和在人民大会堂西侧征地拆迁工作也于1960年完成。但想不到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工程竟搁置了几十年。

吴祖强与国家大剧院的情结始于改革开放的80年代,那个时期,北京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豪华宾馆、体育场馆等拔地而起,但北京却一直缺少一个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大剧院和音乐厅,这是吴祖强始终挂在心上的一件事。

欢迎声乐大师帕瓦罗蒂来中国让吴祖强难忘的是有“高音C之王”之称的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1986年来中国时在北京的演唱。由于没有合适的剧场,帕瓦罗蒂的演唱会只能安排在人民大会堂。在中国,人民大会堂是人民心目中政治级别最高的庄严会场,而从专业角度讲,人民大会堂却不适宜开音乐会,尤其是交响音乐会。因为大会堂全靠电声,而且场地太大,声音无法同步。这也让具有世界最漂亮音色的“高音C之王”在人民大会堂只能一手持话筒演唱。

因此在胡耀邦总书记宴请帕瓦罗蒂夫妇时,“高音C之王”表示一切都令他兴奋,只是对剧场不太满意。当时在场的吴祖强和几位音乐界人士也“不失时机”地“申诉”了北京剧场亟待改善的困难条件及大剧院的修建计划已推迟了近30年的情况。

胡耀邦在宴会结束时对帕瓦罗蒂说:“欢迎你过几年后再来北京,我们一定要努力使你那时能在一个世界水平的剧场中演出,并且要比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多10个座位。”但是随着胡耀邦的逝世和第一次申奥的失败,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修建一直没有下文。后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再次访华演出,祖宾·梅塔指挥的以色列交响乐团及洛林·马塞尔率领的巴伐利亚交响乐团的演出,1996年对外演出公司主办的“交响乐年”,即四大世界一流交响乐团来京的演出,也都只能安排在人民大会堂。这样的结果是,由于人民大会堂的音响条件达不到开音乐会的要求,听音乐变成了看音乐,而坐在大会堂后排的观众则抱怨连看也看不清楚。这一切,无疑让吴祖强更坚定了为修建国家大剧院奔走呼吁的决心。

吴祖强:《帕瓦罗蒂在北京》,选自《霞晖集》753页,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6月版。

从吴祖强在1998年撰写的《为国家大剧院工程上马欢呼》一文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吴祖强为国家大剧院工程所付出的努力:

“我自1988年3月迄今已担任了两届全国政协常委,理所当然应该为文艺界同志们所关注的事情发表意见,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敦促国家大剧院上马之事。我曾不止一次和其他委员联名为此事提建议,写提案。

……

在1996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四次全体会议时,我递交了题为《国家大剧院工程该上马了》的大会发言。这个发言稿随后在《人民政协报》和《爱乐》杂志上先后发表。引起一些反应,不少同志认为说得不错,一个偶然机会我把这份材料当面送给了江泽民主席。

当然,无可回避的是已经发生的关于选址的争执,我有机会以文艺家身份在1996年下半年参加了一次新办公楼设计方案的评估论证会,得以向有关方面陈述了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

让文艺界特别感到欣慰的是不久以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地将国家大剧院工程列为要有计划地建成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由于受到六中全会决议的鼓舞,在1997年3月八届政协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我起草了由39位委员联名的提案,吁请保留了国家大剧院原来选址并请促使工程尽快上马。并且我在有李瑞环主席和李岚清副总理在座的科教文卫体委员联组会上作了同样内容的发言,发言稿随即被一位负责同志取去。8月份我收到国家计委对我们39位委员提案的答复,计委表示要积极反映我们的意见,供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时参考。”

5.80岁的最好礼物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一个月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了国家大剧院工程上马并确定选址不变的决定。闻知此讯时,吴祖强正在美国,他率领的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准备与美国几个城市的华人合唱团体及一个来自中国台北的合唱团联合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音乐会。

这让吴祖强十分高兴,他激动地说:“听说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批准了国家大剧院工程上马,而且地点仍然是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西侧原来的选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事如此重视,真让人欣喜不已,精神为之大振。当然好事应该接踵而来,合唱团在美国的演出很成功,而国家大剧院工程上马的讯息也便成了伴随一路的重要话题,包括外国人在内的国外朋友们听说之后也和我们同样兴奋,我自己则感觉比起别人来似乎更多几分激动。”

1998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再次研究了国家大剧院工程有关事项,决定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业主委员会。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建筑的现代水平,要求进行国际招标,提出用4年左右时间建成由4个院、厅组成的约12万平方米的宏伟工程。

让吴祖强更为兴奋的是他还参加了由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召开的向各方人士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的会议。置身在热烈而认真的会议中,吴祖强激动的心情更难以平静。终于看到大家期待了那么久的国家大剧院工程上马了,多年来自己和诸多同志奔走呼吁,终于迎来了这一困扰人们近40年难题的圆满解决。想起这些,吴祖强更对国家大剧院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相信,一个外观壮丽、内部精美、现代化、高质量的我国最高艺术殿堂群体一定会以最美的巍峨雄姿矗立在首都北京。

盼望已久并为之奔走呼吁多年的国家大剧院终于即将开始动工兴建了,然而,吴祖强为国家大剧院的操劳却远没有结束。他深知,建成和使用并非同一概念,因为包容4个不同类别大小剧场和音乐厅的规模如此庞大的国家级演艺殿堂,在能够以演出接待观众和听众之前,还有太多的准备工作要做。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在场中坐满观众或听众,灯光渐暗,音乐响起,在热烈的掌声中大幕缓缓拉开之时,大剧院的正式运转才能算是真正开始。

于是,吴祖强在《抓紧为国家大剧院准备“软件”》一文中着重指出:“……比这些更加重要、复杂,对一个剧院而言更关键的则是为剧院提供演出内容,即保证剧院各场、厅正常运营的剧目、曲目、歌舞等各种类演出节目。剧场建筑及连带所需设备如今习惯称之为‘硬件’,所需使用不断更迭的演出内容,相应的时髦词就叫做‘软件’了。”

因此吴祖强指出,为日后国家大剧院提供所需的“软件”,一是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表演团体及著名艺术家个人所提供的演出节目,二是邀请或与之签订商业合同前来演出的世界各地著名表演团体和艺术家个人的演出节目。

吴祖强还在文中表示:“非常希望文化领导部门能够积极敦促各有关院团在这两三年内都能把为国家大剧院提供适用‘软件’的任务尽早纳入工作计划,其实这乃是一个可获得‘双利’收效的很好机会,既能推动本院团的创作和演出,也能为国家大剧院作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尽早筹划酝酿国家大剧院的日后运营管理机制和培养、训练、选拔大剧院高层经理人员”等同样属于大剧院“软件”及“特别是要早日确定剧院的管理经营体制才能选定配备或聘用主要工作人员”的工作,吴祖强同样提出了“事不宜迟”。

2003年和2005年,吴祖强两次亲笔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就国家大剧院性质应确定为“国家公益性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的归属认定、未来运营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007年9月,吴祖强献出大量心血的国家大剧院终于建成,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正式运营。与此同时,吴祖强被邀请担任了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80岁的吴祖强仍然继续为国家大剧院,为我国的艺术事业倾情奉献。

这一年,吴祖强还完成了我国音乐界的一件大事,这就是在他的努力下,亲手促成了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音乐理事会第32届大会2007年秋在中国召开。我国于1979年正式加入国际音乐理事会,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最高国际性音乐组织。而每两年一次的成员国代表大会,则是高规格的国际音乐交流的重要论坛。

吴祖强1999年当选为该会执行理事,按该会会章规定,执行理事每届任期两年,可连任,但最多不得超过3届,吴祖强是连任3届的“元老”。作为中国音乐家的代表,吴祖强深知在中国举办第32届国际音乐理事会大会的重大意义。他多方请示报告,陈述举办这次会议的意义,并以他个人的名义致信中宣部刘云山部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很快得到批复并办妥了国务院的审批手续,终于在中国成功召开了这一最高的国际性音乐组织的成员国代表大会。这既为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树立了很好的国际形象,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作了一次很好的“热身”。

2007年,中央音乐学院还为吴祖强隆重举办了“八旬回响——庆贺吴祖强教授从乐从教60周年音乐会”,同时出版了吴祖强文选《七老八十集》。

2007年是音乐家吴祖强人生的第80个春秋,而国家大剧院的建成、第32届国际音乐理事会在中国的召开、庆贺吴祖强教授从乐从教60周年音乐会、吴祖强文选《七老八十集》的出版,则无疑是吴祖强80岁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