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7670800000006

第6章 走上音乐之路(1)

1.走进南京国立音乐院

上高中的最后一年,吴祖强是和家人一起在南京度过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吴瀛先生带领全家离开重庆辗转来到南京,吴祖强也随即进入南京第五中学高三年级学习。在南京第五中学虽然只有一年,吴祖强却在音乐和学习方面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和收获。也是在这一年,吴祖强为自己的人生事业作出了选择。

在南京第五中学,吴祖强仍然是各科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学校里各类音乐活动他是最积极的领头人和活跃分子,他的歌声仍然是校园里最受欢迎的男声独唱。而此时的吴祖强,他的心中最强烈的愿望仍然是挡不住的对音乐的热爱。他的身体里,他的血液中,是超人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执着喜爱,它们汇成一股激情,在澎湃,在燃烧……

终于在高中快毕业的时候,在父亲的支持下,吴祖强又开始学习他始终放不下的钢琴了。父亲为他找了一个业余教钢琴的老师,虽然由于战乱,吴家几经辗转,家中早已没了钢琴,却难不住一心要学习钢琴的吴祖强。除了一个星期两次必修的钢琴课外,他在每天放学以后,都要跑到教钢琴的老师家里,坚持去弹半个小时的钢琴。好在当老师的一向对天才又勤奋的学生都是钟爱有加,因此这一段时间,吴祖强不仅顺利地学习了钢琴,在音乐理论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些,无疑更坚定了吴祖强学习音乐的决心。毕业的前夕,他做出了报考南京音乐院的决定,他的决定也得到了父亲景洲先生的支持。

这时的南京国立音乐院院长是吴伯超先生,他不仅与景洲先生同为江苏武进吴氏宗族的本家,更与景洲先生是相知多年的老朋友。

吴伯超院长是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前曾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既教钢琴又教二胡,他还曾经随刘天华先生修习民族器乐,因此在专业方面可说是学贯中西。他的音乐作品也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尤其是那首著名的大合唱《中国人》一直广泛流传。

南京国立音乐院最早建于1940年的重庆青木关,吴伯超先生在1943年接替院长职务后,不仅使音乐院的办学工作进入正轨,更在1945年创办了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即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前身)。因此无论是在抗战时期就已出名的南京国立音乐院,还是为这个时期我国国统区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大量工作和勤奋劳绩的吴伯超先生,都给景洲先生留下很好的印象。

虽然如此,景洲先生却并没有为他的儿子行方便。不久,吴祖强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了南京音乐院的正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跻身理论作曲系仅招收4名学生的行列之中。只不过走进南京国立音乐院校门的吴祖强还不知道,他与院长吴伯超其实还有一段更远的“渊源”。

原来,年轻时的吴伯超曾经是当年吴祖强的二姐吴珊上中学时的音乐老师,而且还是二姐学习钢琴的第一个老师。而正是由于二姐学钢琴,才有了当年4岁的小祖强爬上琴凳弹琴的惊人之举,也才有了二姐的指导和吴祖强的逐渐走入音乐之门。这样久远的“渊源”,吴祖强却是在50多年后方才从由台北返回北京定居的年近90岁的二姐吴珊口中知晓。因此他不无感慨地说:“……但一直不知道吴伯超先生会是我接触音乐的源头!看来我和音乐结缘,倒也该衷心谢谢吴伯超先生啊。天下之大怎么那么巧呢?”

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人生事业选择的那一刻,吴祖强选择了音乐,也从此把自己交给了祖国的音乐事业。这一年是1947年。

2.南京国立音乐院的地下党员

怀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怀着一腔爱祖国、追求民主自由的热血,天才青年吴祖强走进了南京国立音乐院。不久,和在小学、中学读书时一样,大学生吴祖强很快又成为校园里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不同的是,相比于中小学时的出色,此时南京国立音乐院的吴祖强则更为出类拔萃、引人注目。吴祖强已经长大,他的音乐天赋与聪明才智愈加突显,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而这样一个在校园里才华出众的优秀青年,自然也引起了南京国立音乐院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注意。

这个时期,中国大地爆发的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战争的动乱,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大众百姓生活更加艰难。随着反动政府统治的变本加厉,中国国内的革命浪潮也日渐高涨。尤其是在这个时期全国各地爆发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更是此起彼伏、风起云涌。

走进南京国立音乐院不久的吴祖强,正是在这种革命形势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与学校里同样追求光明、向往民主自由的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爱国民主运动。只是这时他还不知道,国立音乐院这场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的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引领者黄祥鹏,是一名出色的中共地下党员。在吴祖强的眼里,这个同为理论作曲系、高自己一年级的学长,不但追求进步、积极爱国,更是一个学习优秀、待人和蔼可亲的热血青年。因此他很尊敬学长黄祥鹏,喜欢和他在一起,也积极参加他带头组织的进步活动。

这个时候的黄祥鹏正是南京国立音乐院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他与吴祖强年龄相仿,自幼在南京长大。虽然很年轻,参加爱国革命活动却已多年。早在上中学时,黄祥鹏就加入了“团结救国社”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黄祥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后来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已经考入金陵大学物理系学习的黄祥鹏又放弃学业,转而考入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从此成为该院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人。

正是这个黄祥鹏,用他的一双“慧眼”最早“识”到了吴祖强。当他了解到这个出类拔萃的学弟早在重庆上小学时就深受大哥吴祖光影响,是一个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追求民主进步的青年时,他更加坚定了培养吴祖强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决心。

随着解放战争的激烈形势,南京城也终于爆发了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黄祥鹏与吴祖强一同走上南京街头,加入了声势浩大的南京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游行队伍。在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激昂口号中,吴祖强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燃烧的激情,他迅速而矫捷地登上了敞篷的宣传车,接过一位声音已有些嘶哑的同学手中的喇叭筒。立时,吴祖强用他高亢、嘹亮的声音带起了游行队伍中一阵更激烈的口号声。

看着敞篷车上不断振臂高呼的吴祖强,黄祥鹏心头升起一股止不住的激动,他相信,这个激情昂扬的天才青年,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登上敞篷宣传车的吴祖强更是精神振奋,他一直在不停地带领大家喊口号。心中蕴藏已久的追求光明自由,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革命激情终于得到爆发!望着群情激昂的游行队伍,望着站在不远处一直看着自己、不时伸出握紧的拳头支持自己的学长黄祥鹏,他更加信心倍增,无所畏惧。

面对高涨的学生运动,当时国立音乐院的领导自然会出面阻拦和训话,尤其是对平日学习优秀,却积极参加游行、走在队伍前列的吴祖强,校长吴伯超更是把他叫到跟前进行了单独谈话:“吴祖强,你可要小心点,告诉你,不许跟着他们乱跑……”吴祖强明白,校长说的“不许跟着他们乱跑”的“他们”,就是那些在学生运动中走在前列的共产党人。对此,他并不惧怕,他的心,早已被积极向上的共产党人吸引。

接着,刚才还在训斥他的校长竟然改变了口气:“我跟你的父亲可是老朋友,你非要上街参加游行,也得注意不要走在队伍前面呀……”这句话不由触动了吴祖强,他觉得,在“违规”参加爱国运动的学生面前,这位平时只顾一心埋头工作、作风严厉的吴伯超校长,对学生似乎更颇有一种爹妈对孩子“越轨行径”的无奈与关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学长黄祥鹏的引领下,吴祖强终于正式成为南京国立音乐院中共地下党员。那一刻,这个已经选择了音乐为自己人生事业的天才青年,也立下了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革命誓言。

从此,成为共产党员的吴祖强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完成地下党交给的工作,他已从心底里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肩负的伟大使命。而学习成绩一直领先的吴祖强,也越发显示出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组织才干。不久,在大家的一致拥护和爱戴声中,吴祖强当上了南京国立音乐院的学生会主席。

在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南京,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毕竟是不能公开的,因此在一段时间里,吴祖强只与黄祥鹏一个人保持单线联系。一直到1949年南京城解放,吴祖强和南京的地下党员一起来到南京国民大会堂听陈毅同志的报告时,他才知晓,南京国立音乐院的同学李佺名、罗兰如、桑叶舟、黄祖禧等人也都是地下党员。更让吴祖强没想到的是,当他登上南京国民大会堂台阶准备进入会场的时候,突然觉得背后有人拍了一下肩膀,同时听到耳边一声“六哥”的招呼声。回头一看,竟是七妹吴葽!原来七妹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兄妹同为地下党员,却彼此丝毫不知,足见当年地下党的工作是如何隐蔽了。

3.真挚浪漫的爱情

也是在这个时期,走进南京国立音乐院成为地下党员的吴祖强收获了一份真挚浪漫的爱情。那个令天才青年吴祖强倾心的姑娘,就是和他一同考进南京国立音乐院的同班同学郑丽琴。清秀文雅的郑丽琴来自上海一个世代以读书为重的大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出色的律师。由于家庭生活优裕,郑丽琴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更由于天资聪颖,小小年纪的郑丽琴不但进步很快,而且对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重视子女教育的父亲又请来了一位更好的老师为郑丽琴教授钢琴。家庭的培养加上天才与勤奋,郑丽琴弹钢琴的水平越来越高。高中毕业后,戴着高材生的桂冠,郑丽琴走进了南京国立音乐院。

与吴祖强一样,郑丽琴也来自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比起北京的吴祖强家,上海的郑丽琴家似乎更够上一个名副其实的赫赫大家庭,因为他们家里还有她的伯父、叔叔以及姑姑各家都住在一起。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郑家的孩子们也和吴家的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也许正是两个大家庭的如此家风,才使得吴祖强和郑丽琴能够从自然地沟通、交往到彼此相互吸引。

而最吸引两个年轻人走到一起的,应该说是他们共同的出类拔萃。吴祖强各科学习成绩优秀,又是学生会主席,在南京国立音乐院男同学的队伍中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出色男生。郑丽琴是班上钢琴弹得最好的学生,由于弹钢琴的水平高,所以也是南京国立音乐院举办音乐会和学生演奏会“出镜率”最高的女生。

吴祖强学习的是理论作曲,郑丽琴则是钢琴系,两个年轻人虽然不是一个系,却是同一个年级。不但很多课都是一块儿上,连去食堂吃饭、课余活动都是经常在一起,两个人彼此间的来往和了解也越来越多。

来往多了,两个同样成绩最好的年轻人自然都被彼此的优秀互相吸引,有的时候学生会主席吴祖强为学校积极举办活动,郑丽琴则在一旁微笑不语,温柔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跑前跑后、一脸聪明干练的吴祖强。有时候郑丽琴练习钢琴,吴祖强就坐在旁边,一边默默地听,一边深情地望着那个神情专注的练琴女孩……

后来前方打仗了,学校的课无法正常上了,两个年轻人有了更多时间交流。在食堂里一起吃完饭后,他们一起在校园里漫步。从校园走到学校后面的那座小山,沿着山上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出去,一直走到南京那个热闹的三牌楼,在那里遛个弯,然后从那边坐车回到学校,那是吴祖强和郑丽琴难忘的一段时光……

再后来,前方的战事越来越紧了,中华大地的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决战时刻,国立音乐院终于停课了。这样的形势下,有的同学回家了,有的还在犹豫。这时,地下党员吴祖强站出来了,他号召同学们说:“现在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南京城就要解放了!咱们的国立音乐院一定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我们很快就会重新返回课堂。大家哪儿也不要去,就在学校里,让我们和国立音乐院一起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很多同学都留在了学校,很快,郑丽琴也回来了,因为她知道,那个聪明的天才青年一直在这里等着她,而她的心也始终没有离开南京国立音乐院。见到郑丽琴的那一刻,吴祖强已在心中默默认定,今生今世,他们俩会永远在一起……

1953年与夫人郑丽琴结婚照

1949年,郑丽琴与吴祖强一起迎来了南京城的解放,就如吴祖强曾经对同学们说过的那样,南京国立音乐院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园里处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在新中国的阳光下,两个彼此相爱、积极向上的年轻人从此携手并肩开始了新的人生。

从走进南京国立音乐院到与郑丽琴相识,从共同学习到迎来祖国的新生,吴祖强与郑丽琴在取得优秀学业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他们真挚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