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通常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所发挥的作用,就称为主导作用。教育者的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对教育活动的“定向”上,即为受教育者指出需努力的方面,把握整个教育活动的既定方向。教育毕竟是一项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展开的教育人的活动,目的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影响的基点。因此,教育者常常通过对教育活动目标和方向的掌控来表现其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选择”上,即确定教育内容、方法等,教育是以传递一定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内容作为活动结果的,因此,如何有的放矢地组织教育资料、确定教育方法和手段等通常是由教育者裁定。
(三)教育中介
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若将教育中介进行分解,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教育内容,指依据教育目标选择出来的知识、经验、技能;教育方法、手段,是指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或者说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教育目标;教育组织形式,指教育活动方式,即正规化教育和非正规化教育;教育环境,指开展教育活动的物理环境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为教育过程所提供的教育硬件设施,包括各种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设备等;人文环境即学校和教育机构为教育过程提供的软件设施,包括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教学相关人员的教学意识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等。
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在教育要素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属于能动要素,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组织形式与教育环境属于非能动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把握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
教育者在调控教育中介时,必须以人的发展规律、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为依据。
三、学校教育的功能演变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从生活过程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就人类教育的发展而言,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自此以后,教育具有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仍然在生产劳动以及生活过程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
(一)古代学校教育功能
据可查证的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据中国历史文献的记载,殷朝就有学校,这一点从甲古文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证实。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学校又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此时学校的功能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
1.政治服务功能。应该指出早期学校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通过人才的培养来维护当时社会上层建筑的连续性和巩固性。因此,在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方面都围绕着为统治者服务而展开,比如我们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读书为做官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只产生这一种功能,它说明掌握学校办学主权的人,对教育活动本身可能具有的诸多功能的一种选择以及权重的区别。
2.传递文化功能。奴隶社会最重要的进展是文字的出现,掌握和发展文字对学校的出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事实上,掌握文字逐渐成为学校在传授文化方面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区别于非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
3.教育功能。原始社会后期,教育活动已经在局部方面表现出专门化的倾向。
除了在教者、学者、教学内容等方面逐渐出现趋势化倾向,进行教育活动的地方也逐渐固定起来。如夏朝时称为“痒”的地方,一开始是老年人集中的场所,而孩子通常是由老人负责照顾和教育,逐渐地“痒”成为专事儿童教育的场所,也是学校的早期雏形。
(二)近代学校教育功能
学校教育自奴隶社会创立以后,在其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内部制度形成、健全和层次化,教学内容课程化,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方面不断积累,促进学校逐渐成为社会中与其他部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系统。在这一时期,学校的上述三种功能发生了变化。
1.服务社会功能。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一方面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靠降低劳动成本来实现剥削。因此,教育不仅需满足统治阶级对巩固政权的需要,还要满足发展生产的需要,既要培养出懂得科学技术的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的高级专门人才,又要培养出能正确使用机器,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学校提供使社会每个成员都接受一定程度基础教育的可能,于是首先在欧洲一些国家中,普及基础教育的要求逐步被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也就是一直延续至今的“义务教育制”。在这个基础上,又形成了包括生产技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在内的不同于古代学制的近代学制。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和近代学制的建立,标志着此阶段的学校教育增加了为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2.学校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被强化。其中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的传递更为突出,原因一方面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加强有关,另一方面,与自然科学在近代已完成了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学科群有关。
3.学校为个体发展服务的功能在这个时期被鲜明地提出来,这种敢于把教育与个体发展进行价值上联系的做法,对封建社会学校压抑人的个性和合理需要的教育传统无疑是重重的一击,也为新世纪的教育功能发展助了一臂之力。由于社会的需求在这个时期表现极为显着,要求学校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而学校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
(三)现代学校教育功能
20世纪是人类对教育需求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多的世纪,也是对教育功能的认识逐渐趋向于全面和辩证的时期。学校教育功能在20世纪后的变化突出表现在:
1.要求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这与生产力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相关,这使社会的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生产、经济、军事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前进被普遍的承认。
2.要求教育向终身化的方面发展。20世纪50-60年代,首先在欧洲开始然后又在全球蔓延的“终身教育”思潮反映了教育的长期性需要。由于社会变化速度加快,人们只在青少年时代接受教育已不能满足生存之要求,必须持续性地接受教育支持。
3.学校教育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现代社会对教育的使命要求更注重“开拓”。在以往悠悠岁月中,教育承担着传递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的任务,更多的是面向过去,这在社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状态下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随着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学校教育面向未来将成为趋势,逐渐把开拓未来也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继承”、“适应”还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功能,因此,要从发展未来的需要考虑继承的内容和方式,要从快速变化的角度设计适应能力的培养。
4.要求学校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性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人的创造性教育是实现上述其他教育功能的保障。现代社会对教育要求不仅是培养能接受、传递和应用知识的人,同时还要培养有创造新知识、新文化的能力的人,时代对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提出更高层次的综合性要求。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成立50周年之际,提出了一个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21世纪教育应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因此基础教育应当承担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的任务。由此,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的观点:第一个支柱:学会认知;第二个支柱:学会做事;第三个支柱:学会共同生活;第四个支柱:学会生存。
美国教育学家埃富加·富尔也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这个“困难”就在于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的基本活动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二节 护理教育学概述
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在护理教育领域,以研究护理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清楚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条件,明确护理教育学与其他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这门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一、护理教育学的概念
(一)护理教育学的定义
在教育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其外延与其他学科一起进入交叉领域,探索该领域的教育规律,呈现教育功能,解决教育问题,并逐渐与交叉学科的教育需求产生更密切的结合,此结合不仅促进了两学科的共同发展,同时又孕育了新的学科增长点,护理教育学就是这样一种发展产物,它的诞生既承载了教育学的发展使命又体现了护理学的发展需求。
护理教育学(nursing pedagogy)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领域中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二)护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护理教育学是由于护理学与教育学关系的确认而逐渐形成的交叉学科。护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教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护理教育学则是跨越两大学科体系的交叉学科。随着护理教育学的发展,与其他相关学科又产生了更加广泛的联系。例如: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管理学、德育课等也与护理教育学形成新的学科交叉研究区域,学科交叉现象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的综合性趋势。
2.应用学科。护理教育学是应用学科,它的应用性具有两个阶段性特点:第一,在护理教育学起步阶段,它以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成熟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特点,通过此应用过程在指导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各类教育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护理教育学自身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时,也提升了护理教育实践的品质。第二,在护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阶段,其应用性又体现在两个过程:应用护理教育研究结果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护理教育过程;将护理教育的实践经验向其他相关学科推广和应用。例如,在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中,疾病控制部门在推进新的卫生保健措施时,可以借鉴患者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增加服务对象的依从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护理教育工作程序的再应用,不仅可以满足相关学科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为护理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和更丰富的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学是一门交叉的应用性学科,它的交叉性反映了学科课程的研究取向,其应用性体现在对护理教育实践的指导以及研究经验的推广。
二、护理教育学与各相关学科的关系
护理教育学产生于相关学科的交叉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与交叉学科的相互依存性和发展特异性,正确认识护理教育学与相关学科间的关系,清楚护理教育学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对把握护理教育学发展方向以及实现学科任务有重要影响作用。
(一)教育学与护理教育学
教育学关注教育活动中一般的、共同的规律,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护理教育学是以护理教育现象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揭示护理领域中教育的特殊规律。因此,教育学与护理教育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研究护理领域中特殊教育活动以及寻求其规律时,必须以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根据卫生保健事业现代化建设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探索护理教育的课程结构与功能、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课程实施方案与评价手段以及课程管理与改革中的特殊规律与原则。在护理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促进了自身成长和完善,同时也为教育学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应用空间。
(二)护理学与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是教育学原理与方法在护理学领域中实践的结果和产物,因此,护理学是护理教育学生长的土壤或者说母体。有学者将两者的关系形容为母学科与子学科,事实也如此。护理学是研究促进健康的人更健康,减轻患者病痛,保护危重患者生命的护理理论、技术以及发展规律的应用学科。护理学科的发展为护理教育学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和条件,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构成护理教学的基本内容,现在的或未来的护理专业人员是护理教育的基本对象,护理教育学研究的内容是护理学实践领域中一类特殊的现象和活动,当然护理学的发展也会为护理教育学的发展营造新的契机和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对护理教育现象以及规律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进一步丰富护理学科的理论体系与拓展护理学研究领域的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护理教学从经验教学向科学化教学的转变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