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教育学
7739900000061

第61章 护理教育管理(6)

4.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质量受学校教学活动多种因素影响,是护理教育管理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教学质量管理是为保证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任务完成,运用一定手段和方法,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实施计划、组织、协调、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教学质量管理应实行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和全面管理。2007年,我国发布了教高〔2007〕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护理教学质量管理。首先,做好全程质量管理,包括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考试质量管理等。其次,加强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质量检查是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对教学过程各环节、各阶段的质量进行鉴定、评判的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了解质量指标贯彻落实情况,准确及时掌握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教学检查方法为检查性听课,抽查各种书面材料(作业、试卷、教案等)、召开座谈会等。教学检查包括管理者的检查、师生自我检查,分散性检查和集中性检查(学期初、期中和期末),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校内检查和校外追踪调查,书面和行动检查等。

(2)护理教学评价管理。教学评价是一种学校内部的检查与指导,是学校为保证教学质量,对其教学活动及管理进行监督、控制、评估和指导,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对象为教学活动全过程及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有护理院(系)总体教学工作评价,护理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价,护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开展教学工作评价,要明确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抓好基础,突出重点,要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教学工作评价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校、系(院)可成立教学工作评价小组,也可赋予教学工作委员会等组织以相应的职责。坚持教学工作评价经常化与制度化。要把教学工作评价的目标与内容作为日常教学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学工作评价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教学工作评价要和学校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通过评价调动教师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

二、教育人事管理

所谓人事,是指用人以治事,力求人与事的协调。学校的教育人事管理是指学校教育人事机关对学校行政干部及教职工的选拔、使用、培训、考核、奖惩以及福利事项的管理。它是教育行政工作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为学校建立一支包括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在内的队伍,争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原则是知人善用、职能相称、激励指导、合理流动等。

1.人事处或人事科。学校一般设有人事处或人事科,它是学校领导下负责人事工作的职能部门,其职责主要是负责研究、制定、修订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及各项劳动人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规定;制订教职工队伍建设规划;对外负责全校人才资源引进;对内负责现有人才开发,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负责核定全校机构编制、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人员聘用、岗位人员考核以及岗位人员奖励、惩戒、辞职、辞退、政策性人员安置等相关工作;负责教职工的培训,会同各部门、各教学单位制定教师、职工的进修、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负责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组织申报与聘任管理工作;负责办理各类人员的调动、辞职等异动手续;负责教职工的工资、津贴、奖金、保险的管理;负责人事档案与人事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等。

2.教师管理。教育人事管理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管理。教师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教师管理目的在于服务教师和发展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组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保障学校教育稳定发展,增强教育发展后劲,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增强学校活力。教师管理工作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护理教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任职资格管理、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教师业务水平管理、教师身心行为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教师工作管理、教师的待遇管理等。

在护理教师管理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少护理教师在临床一线、人员分散、工作繁忙的特点,应对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教师采用总体一致、具体微调的教师管理制度,应注重将青年教师安排到临床护理实践锻炼,进入临床跟班锻炼并参加部分临床带教工作。

(2)护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护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护理教师在护理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并直接作用于护理教学过程的心理品质。护理专业素质是关系护理教育水平和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护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先进的护理教育专业理念;系统的知识结构:护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与护理学科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良好的护理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沟通能力、护理能力、治学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合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和忠于护理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

(3)护理教师的选拔。应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要求,采取有计划、有目的的师资选拔。其主要来源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优秀毕业生、临床护理一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拥有临床经验的优秀护士。当前中国100多万护理人员中,具有硕士学位的非常少,而具有博士学位的护理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因此,选拔和培养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美国护理联盟对护理教育者的资格认证方案包括:护理教育是护理学中的一门专业;教学能力是培养合格护士的关键要素;护理教育由认证合格的护理教育者承担;至少具备两年护理教学经验和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方可申请认证考试。美国于2006年开始实行护理教育者认证考试。我国临床护理教师的选拔标准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至少具有3~5年的临床护理经验,热爱护理教学工作,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形式上采取自愿报名和科室推荐相结合,学校和医院联合对其进行教育理论、护理理论、教学能力等的考核。

相关链接:

美国护理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NLN)提出护理教师的核心能力引起了国内外护理教育管理者和护理教师的广泛关注。它对护理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行了全面阐述,包括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和尽快社会化的能力、有效应用评估和评价策略的能力、参与课程设置和结果评价的能力、履行改革者和领导职责的能力、持续发展教育者角色的能力、参与护理教育学术活动的能力、行使教育职能的能力,共8大能力65个条目。

(4)护理教师的培训。学校应加强护理教师培训,拓宽培训的内容、力度和深度,以提高护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将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结合、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相结合,促使护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对临床师资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岗教师的在职培训、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学习以及科研能力训练等;通过校本培训、脱产培训、导师制培训、合作培训、校际交流、跨学科听课评课,团队教学诊断、教学观摩、学术会议、传帮带、自修等,使护理教师突破专业个人主义和专业保守主义的樊篱,促进其反思、探究和合作。

(5)护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是护理教师培养的主要目的,其含义是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自觉地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不断学习与探究,进而不断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境界的过程,即由教学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