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
对于上面这个标题,我想是没有人会反对的:做人当然不能走极端。然而,与口头上赞同这句话不一样的是,很多人在行动上却经常“努力”地走着极端。举个例子大家或许就明白了。
现在流行的审美观认为女孩子的身材越苗条,人就越美丽。于是,减肥就成了很多女孩子每日的必修课。这样做自然无可厚非,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是,很多女孩子却不知不觉地走了极端。在这些女孩子看来,长得胖是由于吃得太油腻,从而导致了脂肪增多。因此,想要减肥就要少吃、最好不吃肥肉。于是,她们简直视肥肉为天敌,躲之惟恐不及。然而,医学研究表明,长期不吃肥肉,人体就会缺乏必要的蛋白质和脂肪,这对于正常的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这就难怪一些女孩子减了半天肥,不仅没有变得漂亮,相反却更加难看了,因为她们已经瘦得不成人样。仔细想想,她们这样又是何苦?
在上面的例子里,那些减肥的女孩子不可能不知道“做人岂可走极端”这句话。然而,她们自己的行为却正好在走极端。如此看来,一个人难的不是知道多少道理,而是在知道了这些道理之后能够去努力实践它。我们经常会见到把一个道理讲得口若悬河的人,可一旦让他却亲自实践一下这个道理,他又迈不开步子了。
不过,我们或许应该思考一下:是什么使得人们的言行如此的不一致?答案可能有很多:这个人缺乏坚定的意志、现实的阻碍……在这些答案之中,有一个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一个人对某个道理究竟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换句话说,人们真的理解了他们能倒背如流的道理吗?
从上面的例子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正是由于那些女孩子没有真正地体味道不走极端的意义,所以才会使得她们一次次地走极端。可怜的是,她们为自己的极端行为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既然如此,何不用心来体会一下这句话的真谛?
在中国先秦的众多思想家里,最强调“做人不能走极端”这个道理的便是老子。只不过,他的原话并非这样。在老子那里,替代这句话的是:“反者道之动”(见《老子》第四十章)。
在体味这句话的意思之前,我们必须去理解老子的另外一个概念,那就是“常”。“常”是什么?说得简单一点,“常”就是不变。我们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世界就是个永恒变化的世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有人或许会问:“那这个世界什么才是不变的?”如果真有这样的问题,那么老子就会回答说:“这个世界不变的只有变化的规律。”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既然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那么这个不变的就只能是变化所遵循的那些规律。也就是说,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本身不变。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又是什么?它就是《老子》里面说到的“常”。
在《老子》里面,“常”这个字是很常见的,比如“取天下常以无事”(见《老子》第四十八章),再比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见《老子》第七十九章)这些地方的“常”都是指一些事物的规律。天下之大,什么样的事物都有。因而,相对应的“常”,也就是规律也有很多。在众多的规律之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便是“反者道之动”。现在我们可以来解释它的意思了。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向极端发展,这些性质一定转变成它们的反面。换句话说,做人做事千万不要走极端。
在我们的世界上,走极端的事情和人是很多的。有些时候,一个人常常不经意地就迈出了那通往极端的一步。在《老子》里面,老子就给我们举出了好多例子。在这些例子之中,最著名的或许就是“祸今福之所倚,福今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从表面上看来,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说:祸害里面也有幸福的转机,幸福里面也隐藏着祸害的苗头。然而,老子真实的意思是在说,一个人生活在幸福之中,不要极端享乐,不然幸福的人也会遭遇不幸;一个人生活在不幸之中,也不要极端泄气,因为不幸也可以转换为幸福。如此可见,在老子那里,是极为看重做人做事不走极端的。
说到这里,一个问题出来了:一个人要怎样才能不走极端?什么才是“极端”?有人或许会说:“一个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度,或者说是一个界限,超过这个度或者界限就走极端了。”话虽然说得不错,然而这样说了我们还是不明白什么是度或者界限。其实,老子也没有明确地说什么才是走极端,他只是给出了一些走极端的例子。比如,他认为骄傲就是走极端,而谦虚则不是。在他看来,骄傲是会带来不幸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见《老子》第九章)老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因为有钱就骄傲自大的,以为这个世界就是钱主宰一切,那么他迟早会遭遇失败。如此说来,骄傲就是一种走极端的事情,做人就应该避免骄傲。
看来,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走极端,就要经常体味《老子》一书中的那些例子。长久下来,我们就会感觉到,其实每个人、事都有其活动的一个客观环境,只要做人做事不逾越出这个客观环境的内在要求,那就不是在走极端。回到女孩子减肥的例子,我们就会发现她们就在走极端:因为我们虽然都喜欢苗条的美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喜欢皮包骨头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