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68

第68章 7、土地改革有何作用?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农民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1948年初,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

土地改革的目的,正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所说,是“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斗争中,直接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从1946年起,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由各分局具体负责,新老解放区广大农村中陆续开始了土改。1947年7月至9月全国土地会议之后,特别是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把土改运动推向了高潮。

中国农村有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基础,地主和乡绅是维护封建关系的核心。美国学者费正清描述他们的地位和作用时说:

在地方上,绅士们左右着众多的事情。他们共同主管各种公共事务,如修桥梁,设津渡,建围墙和寺庙,筹措学校和书院的费用,发起和印刷地方志,参与地方的祭祀活动。当发生骚乱时,他们可以在皇帝的认可下资助、招募甚至统帅兵团。在所有这些活动中,地方上层人物运用他们在民众中的声望和与政界的关系,还运用他们的儒家行动准则和地方行政的知识,既提供钱财,又发挥个人的领导作用。他们构成了地方官吏和官府统治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官府是不能有所作为的。他们对官府施加影响和免除劳役或肉刑的特权被审慎地维护着。绅士们有一派绅士风度来表明他们的身份――长袍,长指甲,能诗善赋,有欣赏艺术的闲情逸致。总之,过着一种与老百姓脱离的生活。这些地方上层人士,即统治阶级,有着强烈的自觉性和内聚力。他们的理想就是组成一个内有若干庭院的大家庭,几世同堂,婢仆成群,共同聚居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城市革命失败的教训后,毛泽东走出了一条以广大农村为基础,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农村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的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的基本力量。要动员千千万万农民拥护革命,全心全意地参加革命,就必须摧毁封建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使贫苦农民得到土地。因为地主以其经济实力、知识、宗族关系等优越条件控制着乡村的一切,不是改良和妥协能够改变的。中国共产党要依靠农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必须确立在农村的各级政权。要建立新的社会,就必须铲除地主阶级在农村的基础。这是一场彻底的现代民主革命。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中农受到了保护,工商业也在政策扶持下得到了发展和繁荣。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土改运动,广大农民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淳朴的农民学会了参与社会事务。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事情,开始在会议上发表意见。他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弱者,而是具有新思想、新意识的革命者。美国人韩丁当时在晋冀鲁豫区的华北大学任教,1948年春,他申请作为视察员随土改工作队到山西潞城县的张庄,亲身体验土改运动。他与工作队的同志一起住在破旧的房屋里,和老乡们一起吃莜麦面疙瘩汤,学着大家脱下棉袄抓虱子。艰苦的生活不仅没有使他们感到痛苦,反而天天饶有兴趣地观察农村中发生的变化。在短短几个月内,韩丁看到农村土改不仅仅是使农民获得一些土地和财产的革命,而且还是一场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和农民精神世界的革命。他认为用“翻身”这个词来形容这场革命是非常贴切的,他写道:

每一次革命,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它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来”。对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土地革命彻底改变了农村,改变了农民的命运。这些千年来受压迫的穷苦大众,第一次获得了政治地位,当家做了主人。土改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关系,改变了经济结构,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为保卫自己的政权而战。在1948年下半年国共双方的战略决战时,有上百万的农村青年踊跃参军,成为解放军中的骨干力量。更有几百万农民参加了各种支前活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流汗流血。这不仅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正如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麒在美国向美国国务院人士谈中国情况时称:“中国国民党过去领导了一场政治革命(指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但是没有意识到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社会革命,他本人也没有意识到。共产党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抓住了这场革命的领导权。”因此,“无论美国怎样做,最多能推迟国民党的失败,却不能改变其结局。”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也说,共产党之所以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共产党以工农大众和全国人民的利益为基础,在乡村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