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69

第69章 8、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什么不一鼓作气解放台湾?

台湾岛与大陆之间有台湾海峡之险,这对于当时没有海军的人民解放军而言,宽阔的海峡无疑是一道不易克服的天堑。然而,1949年10月24日晚,新中国成立的第24天,人民解放军第28军下属的三个团乘夜色由龙头、古宁头登上金门岛,发起金门战役。刚刚到达金门岛的国民党军第12兵团第18军与原有守军对解放军实施反击。解放军的渡船因退潮而搁浅,被国民党飞机和地面炮火全部炸毁,以致无法回航输送援兵。25日,在厦门的解放军虽四处收集船只,但仅能装载4个连的兵力。虽然如此,登船的4个连仍于当晚起航登陆,与坚守古宁头的部队会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两批登岛部队9000余人苦战三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分牺牲,一部分被俘。国民党残兵败将侥幸取胜,守住了金门。解放军金门之战失利是由于麻痹轻敌、准备不周和指挥失误造成的。

其实,金门之战失利并未动摇解放军进行渡海登陆作战的决心。就在国民党喜庆金门之捷、叫嚷反攻大陆之际,国民党海南岛却失守了。1950年4月16日晚,解放军以两个军的兵力,分两路强渡琼州海峡,直捣海南岛。国民党守军毫无斗志,防线很快崩溃。“海南防卫司令”薛岳眼看大势已去,慌忙丢下部属,乘飞机逃往台湾。

蒋介石估计,海南岛既失,解放军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舟山群岛。鉴于海南岛之惨败,蒋介石密令舟山防卫司令官兼浙江省主席石觉放弃舟山,率15万守军秘密撤台。至5月20日,舟山守军全部逃到台湾。

海南岛的失守和舟山群岛的弃守,使台湾颇有唇亡齿寒之感。人们预计,解放军的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台湾了。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自夏至秋为台风季节,东北部季风从10月至翌年3月,风力较强,不利于渡海作战,人民解放军在5、6、7三个月进攻的可能性较大。于是,一进入5月,台岛上下便充满了战时气氛。人们普遍感到大祸将至,信心危机进一步加深。其实,蒋介石个人心里也惶惶不可终日。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预料。到了6月下旬,朝鲜半岛忽然传来隆隆炮声,给危若累卵的台湾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

偏处东北亚的朝鲜半岛,被杜鲁门总统描绘成“像清晨般宁静的地方”。然而谁也不会想到,1950年6月25日,这里却爆发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朝鲜战争的爆发,使蒋氏父子大喜过望。因为,共产党支持的朝鲜北方和美国支持的南方相互开火,意味着蒋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拉开了序幕。在他看来,这对于台湾省有三大好处:一是美国出于对抗苏俄共产主义阵营,保住其远东战略利益的需要,势必改变原定的“弃蒋”政策,台湾重新获得美国保护伞的时刻即将来临;二是中共若加入韩战,就需要从南方抽调部队,渡海攻台的计划只能中止;三是倘使韩战真的演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岂不为“国军”浑水摸鱼、反攻大陆提供良机。

果不出台湾当局所料,美国对朝鲜战争的爆发迅速作出了反应,6月27日,杜鲁门正式宣布武装干预朝鲜战争,并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两天后第七舰队抵达台湾海峡,开始巡弋。不久,舰队司令史苏波访问台湾,会晤了蒋介石。7月27日,杜鲁门主持召开国家安全会议,专门讨论美国对台政策。会议认为,韩战爆发后美国必须全力支持台湾当局,以防止“中共对台湾的攻击”。为此,杜鲁门批准:给予台湾以大规模的军事援助;由“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总部负责调查国民党军队的需要;对中国大陆沿岸做空中侦察,以估计中共攻击台湾的可能性。

往日门庭冷落的台湾政权由于美国人的频频关照,又逐渐热闹起来。关于台湾与朝鲜战争的问题,还有一段蒋介石企图出兵朝鲜助美军一臂之力的插曲。后来,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和美军的连连失败,蒋介石又连续四次向美方提出派遣第52军赴朝,但均遭美方拒绝。即使在美军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打击后溃退至三八线以南,对战争前景极度悲观,麦克阿瑟极力邀蒋参战的情况下,美国的最高决策者也没有同意蒋介石的出兵建议。许多人对此感到费解。其实,美国政府的决策自有其道理。他们从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始终把欧洲视为与苏联决战的主要场所,既不愿因国民党入朝参战而损害美国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盟国的关系,也不愿由此引发与中共的全面战争,甚至承担苏美直接对抗的后果,导致欧洲力量严重削弱。从这些因素看,美国拒绝国民党的请战要求就毫不奇怪。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蒋介石出兵朝鲜的如意算盘没有实现,他所祈盼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未因朝鲜战争的爆发而爆发,但蒋介石仍是朝鲜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从此以后,日暮途穷的蒋介石重新获得了美国的保护伞,逐渐在台湾站稳了脚跟,美台关系也从此由冷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