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56

第56章 月中长生的兔

千百年来华夏子孙一直相信月中有兔。兔是如何进入月宫的?月中之兔为何能够长生?有关这些问题的回答关系着生肖兔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关系着民俗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有关于兔的传统文化当中,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要属月中之兔的传说了。月中之兔的由来就要从兔入月宫说起。

相传后羿射落九日后,在西王母那里求得长生不老药。吃了这种药,人可以升天变为神仙。有一天,羿外出打猎,他的妻子嫦娥出于好奇,悄悄吞吃了长生不老药,变得身轻如燕,飘飘悠悠升上天空。临飞之前,嫦娥养的一只小白兔跳到她的怀中。嫦娥抱着白兔,一直飞到月亮上的广寒宫。广寒宫玉洁冰清,飞入月宫的白兔便叫玉兔,它那雪白的毛,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像广寒宫一样,给人以阴柔之美。

这个传说表现了人们对于太阳酷热、暴躁和凶恶的深恶痛绝,而与之相对的月亮的清凉、温柔、善良则成为了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地方。由此也可以看出远古时期人们的生存生产状况:人类刚刚诞生时寿命很短,为了维持自身的繁衍,不得不重视自身的生产,因而崇拜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月亮。兔自身多产,又与能够死而复生的月亮相联系,被看作月亮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崇拜,启发了人们对自身生殖力和长生的祈求。这样,兔能够入选十二生肖也就不足为怪了。

兔在古代也称“兔子”,这或许与它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兔生育前要掘洞,在洞中生子,生下小兔后要以土培在小兔身上,并封上洞口。看到这种情况,人们认为兔与大地母亲的关系特别紧密,就把兔称作“土子”,意为“土地的子女”。而月亮在古代也被看作地精,《周易说卦》认为弯月与牛角相似,象征地母。兔与月的关系或许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在古人眼中,土地是万物之母,受到人们的崇拜,兔为土子,当然应该进人生肖。

兔子在古代还称“吐子”,王充《论衡

奇怪篇》说:雌兔生产时,小兔“从口而出”。实际上,兔子和别的哺乳动物一样,都是胎生。雌兔有时会咬食自己生的小兔,这是雌兔在分娩之后的特殊举动。人们看到这种情况,以为小兔是从母兔口中生育,就把兔子称为“吐子”。

无独有偶,月亮的盈亏变化在古代也曾当作怀孕产子,广西壮族的神话《太阳、月亮和星星》说:太阳是父亲,月亮是母亲,星星是它们的孩子。太阳每天吃星星,并把生命的种子传给月亮;月亮每天都吸收星星的营养,每个月都怀孕生子,新月一天天变圆,星星一天天变稀,是月亮在吸收了星星的营养后肚子里的胎儿逐渐长大所致;到满月时胎儿孕育成熟,逐渐产出,星星就是月亮的孩子,星星越生越多,月亮也一天天变小,直到初一时完全消失,又开始新一轮循环。

“玉兔捣药”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传说,然而,玉兔“捣”的是什么?汉乐府诗中有回答:“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虾蟆就是蟾蜍或青蛙,是与兔同时进入月宫的。蛙是冬眠动物,冬天在土中僵卧,春天醒来,在先民眼中,这就是死而复生。蛙又是女性的象征,在原始人眼里,蛙多产的圆腹象征女性子宫,蛙弯曲的双腿类似女性产子姿态,所以女阴又称蛙口,女蜗又称女蛙,越南一些地方供奉的女蜗像就是蛙腿姿势。在先民的混融与互渗思维中,相似的形状具有相似的功能,因而兔与蛙便在“生育”的基础上联系起来,一起进入月亮,共同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成为月亮的象征。由此看来,兔能够进人生肖,不但与月有关,也借助了蟾蜍的魔力。

延伸阅读

诗词中的“月兔”

经过长期的发展,玉兔早已成为了月亮的代名词,月中娥与捣药玉兔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代文人墨客。唐代李白在《把酒问月》诗中写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姐娥孤栖与谁邻?”宋代王安石《信都公白兔》中说:“水晶为宫玉为田,娥编素洗朱铅。宫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洁白宜蝉娟。”唐代李贺在《梦天》诗中把兔子与共同带进了月亮:“老兔寒

泣天色,云楼半白壁斜白。”古人的优美诗句,实质上也受到了生肖兔文化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又对生肖兔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