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62

第62章 生肖之龙的象征意义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生肖之龙在人们的观念当中早已脱离了自然动物的属性,而是成为了一种具有人文属性的动物形象,在民俗文化当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在中华大地上,如果龙的形象只是单纯地停留在普通的原始图腾崇拜或是动物神阶段,就不会在华夏民族当中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龙文化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是因为其超越时空局限的象征意义。

男性的象征

生肖之龙与十二地支中的“辰”相对,而“辰”字的本意指“石崖下的男性生殖器或生殖神”,后来演变成为古代的一种重大的社祭,这种社祭正是由对男性生殖的祭祀发展而来,也由此便产生了象征着男性生殖的文化符号——“辰”。《周易》中也把“乾”作为男性的象征,而乾卦即是“龙卦”。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龙的腾飞逾越、龙的灼灼逼人的气势也确实与男性的血气方刚有某些吻合之处的。

皇权的象征

由于对于龙的形象的不断神化,到了封建社会尤其在汉代以后,“龙”特别是“黄龙”已经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专有名词,成为帝王与王权的象征,与龙有关的各种称呼也都应时而现:皇帝的容貌称“龙颜”,身体称“龙体”;皇帝的衣服称“龙袍”,座位称“龙椅”,卧床称“龙榻”,车辇称“龙辇”;皇帝即位登基称“龙飞”,行走称“龙行虎步”,就连皇帝去世都称“龙驭宾天”。总之,凡是与皇帝相关的一切事物都与龙扯上了关系。统治者也常常利用龙在华夏民族当中的地位与威望来维护自己在政治上的统治。帝王们常常宣称自己是“神龙在世”,是“真龙天子”,以此来博取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成功的象征

似乎在中华儿女的生命意识里,龙向来就是“荣誉”、“成功”和“杰出”的象征。“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成为“人中之龙”。还有人特意以“龙”为号,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便自号“卧龙先生”,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龙门”被誉为是通向富贵之门,因此中举又称“跳龙门”,而不中则叫“龙头点额”或“暴腮龙门”,白居易诗《醉别陈秀才》中有“五度龙门点额回”一句。

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的龙形象是古人对于龙的存在形态的理想化、神秘化描述。它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是集九种动物特征于一身的形象,在现实中是不曾存在过的。这种龙的形象是先民们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人性化的“动物”,反映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千百年来,龙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深处,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之中,成为全体炎黄子孙的精神归依和感情纽带。华夏儿女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世界上的友好人士都是以“东方巨龙”来指称中国,龙俨然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代表着吉祥如意、和谐长久,代表着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代表着团结一致、生生不息。同时,龙的各个部位也都有着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

总之,龙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龙的象征意义也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显得日益成熟和饱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生肖龙文化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延伸阅读

龙与中华民族渊源关系的传说

龙是如何与中华民族联系在一起的呢?这里有两个悠久的历史传说。传说一: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是以熊为部落图腾的。后来皇帝战败了尤,统一了中原,为了使各部落之间能够紧密团结,具有凝聚力,黄帝就把本部落的图腾与其他部落的图腾相融合,成为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图腾形象——龙。传说二:相传古代有伏、祝融、神农、黄帝、唐尧、夏禹等十位贤明的帝王,其中九位帝王都是人头人身,唯独伏氏和女

画在一起,并且两人都是人身、龙尾。传说伏

与女

结婚后生下人类,成了中华民族的始祖,于是,龙便与中华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哪一种传说,都包涵了人们借龙表达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团结凝聚的历史以及对于先祖们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