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67

第67章 蛇与龙的密切关系

蛇是人世间实实在在的动物,龙则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动物,然而蛇与龙之间不仅在形体上有着许多的想象之处,就连在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蛇和龙的观念当中二者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因此,蛇称为“小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人们问起在巳年出生的人的属相时,可能会得到三种不同的回答:一说是属蛇的,一说是属大虫的,而第三种则说是属“小龙”的。“小龙”正是对于“蛇”的别称。

龙蛇之间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界限。东汉《论衡讲瑞篇》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龙、蛇之变,仿佛自然而然。在古人对于地支和属相的理解当中,龙蛇就已经合为一体了。《三国志管辂别传》中说:“蛇者协辰巳之位,乌者栖太阳之精……”世上本无龙,属相中古人以蛇为龙,也在情理之中。

刘鹦《老残游记

二集)遗稿第一回“元机旅店传龙语”中,更是将巳年出生的人分出了不同的龙:慧生道:“……以他们这种高人,何以取名又同江湖术士一样呢?既有了青龙子、黄龙子,一定又有白龙子、黑龙子、赤龙子了。这种道号实属讨厌。”老残道:“你说得甚是,我也是这么想。当初曾问过黄龙子,他说道:‘你说我名字俗,我也知道俗,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雅?……我们当日,原不是拿这个当名字用。因为我是己巳年生的,青龙子是乙巳年生的,赤龙子是丁巳年生的,当年朋友随便呼唤着顽儿,不知不觉日子久了,人家也这么呼唤……”

这“黄龙子”、“青龙子”、“赤龙子”的称呼源于天干地支所配的阴阳五行色:甲乙属木,色青;乙巳为青蛇,称青龙子。丙丁属火,色赤;丁巳为赤蛇,称赤龙子。戊己属土,色黄;己巳为黄蛇,称黄龙子。只因生于巳蛇之年,径以黄龙、青龙、赤龙为名号,连小龙之小也省略掉了。

然而,蛇何以为“龙”?从原始图腾崇拜来看,蛇较之于龙,显然资历要老许多。在龙的形象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很可能蛇已经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了。闻一多在所著的《伏羲考》中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都取自于蛇。”显然,在众多图腾林立的时代里蛇图腾是最为强大的。

从感情层面来说,蛇与龙却恰恰相反:所谓“毒蛇猛兽”,蛇并非良善之物,故而讳言蛇,而对龙却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万众敬仰,视为“瑞兽”。

除了感情上的区别之外,发展到封建社会有对龙与蛇进行了地位上的区别,由此又可见出龙与蛇的不同之处来。东汉蔡邕的《琴操》记载:春秋时,晋文公逃亡,走投无路之际,介之推“割股以啖文公”。后来,晋文公得势,赏赐流亡时的从属,惟独介之推无份。介之推一气之下隐居山林,留下一首《龙蛇之歌》:“有龙矫矫,悲失其所;数蛇从之。周流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于渊,安其壤土。数蛇人穴,皆有宁宇;一蛇无穴,号于中野。”以龙喻君,以蛇喻己,形象贴切。

总之,无论是蛇与龙之间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龙与蛇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由此丰富了生肖文化,衍生了许多与蛇有关的民间习俗。

延伸阅读

“小龙”护航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当中也有对于“小龙”的记载:“彭小龙显异至多,人人能道之,一事最著。熙宁中,王师南征,有军仗数十船,泛江而南。自离真州,即有一小蛇登船,船师识之,曰:‘此彭小龙也,当是来护军仗耳。’主典者以洁器荐之。蛇仗其中,船乘便风,日数百里,未尝有波涛之恐,不日至洞庭……此龙当游舟揖间,与常蛇无辨,但蛇行必蜒,而此乃直行,江人常以此辨之。”实际上被装在洁器里的“彭小龙”就是蛇,只是由于船师楫夫以及主典者对于其能护航的迷信,蛇也就变成了“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