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74

第74章 神话中的肖蛇文化

由于蛇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属性以及人们赋予蛇的特殊象征意义,民间故事传说中就自然少不了生肖之蛇的参与。从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传说中可以看出肖蛇文化的精彩纷呈,同时也包含着人们对于蛇的复杂感情。

蛇是神话故事传说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并且往往以蛇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蛇护主人

《水经注

浊漳水》中记载一个异蛇担生的故事:一个人在路上见到一条小蛇,带回家中饲养,并起名叫担生。担生长大以后吞食乡人,官府就把担生的主人抓了起来,囚在狱中。担生作法使主人逃走,并把整座城池都变成了湖泊,县官和狱吏们也都变成了鱼。

《搜神记》中也有一个故事:一位善良的老婆婆养了一条长角的小蛇。小蛇长大后吞食了县官的马,县官就惨无人道地杀害了老婆婆。蛇悲愤交加,呼风唤雨,让方圆四十里都变作了湖泊,唯有老婆婆的房子丝毫无损。

这两条蛇,或救主、或复仇,反映了人们对于蛇的灵异的憧憬和想象,也是人们希望揭开蛇的神秘面纱的一种探求心理的反映。

人蛇通婚

“蛇郎蛇女”是在民间流传很广的神话故事。据《台东卑南族口传文学选》中记载:“大南村有一位漂亮少女,很多英俊的男孩向她求婚,她都不接受,因为她爱上了一条蛇。后来蛇向少女的父母提亲,把少女娶回家去。蛇的家在深山的一个湖里,他们生了很多鸟、蛇等动物,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各种珍禽异兽。”鲁凯人的《蛇郎君》也属同一类型,只是最后说少女与蛇的子孙成为了人类的祖先,得到了人们一年一度的祭祀。故事中的蛇郎大都年轻、英俊、善良而又神通广大,是对现实生活中理想男子形象的映衬。从这其中也不难看出古人蛇图腾崇拜的遗迹,透露出人们对于蛇王的崇信心态。

蛇女嫁人故事当中影响最广泛的要数《白蛇传》了。这个故事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是:南宋绍兴年间,杭州有个叫许仙的青年在清明那天去祭祖。祭毕,才走出庙门,天开始下雨。许仙在西湖遇到美丽的白娘子和使女小青,同舟避雨,与白娘子产生感情,而许仙也正是白娘子所要寻找的恩人。此后许仙与白娘子两情相悦,结成良缘。后来镇江金山寺的长老法海云游至此,告诉许仙,那白衣女子并非人而是蛇精,并教他令妖精显形之法。许仙照此行事,见了妻子原形之后惊吓过度,命在旦夕。为救丈夫性命,白娘子冒死去盗仙草,感动神仙,救活了许仙。此后,许仙又被法海掳走,扣留在金山寺,为夺回丈夫,白娘子和小青水漫金山。最终白娘子完成报恩愿望,被法海镇于雷峰塔下,而许仙则被法海相逼,皈依佛门……这个故事里白娘子既温柔贤淑、至情至性,又侠义肝胆、善良勇敢,是众美的化身。以蛇为前身的白娘子已经成为了广大妇女勇于追求真爱和幸福生活的代表,因此数百年来,白娘子的传说经久未衰,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喜爱。

人蛇之争

故事传说当中人与蛇之间也并不总是和睦相处的,也有许多人蛇发生冲突的时候。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李寄斩蛇”的故事:传说东越闽中地区有一蛇妖,每年八月百姓必须向此蛇妖进贡童女一名,以被享用。少女李寄自告奋勇前往,先以糯米饭引蛇出洞,又放犬咬蛇,再用剑斩蛇至死,这一机智勇敢的少女英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此外,还有许多关于射蛇、斩蛇的故事,如后羿射杀修蛇、刘邦斩蛇起义、蒋武射蛇等。从这些故事当中可以看出,人逐渐认识到了自身力量的强大,人的自我意识逐步加强,并在人与蛇的对抗当中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些故事当中,既有人与蛇的和谐相处,又有人与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实质上也是人们对于蛇的既爱又恨的复杂感情的感性显现。

延伸阅读

“杯弓蛇影”的来历

据《晋书

乐广传》中记载:乐广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在乐广家喝过一次酒后就一病不起。乐广觉得很奇怪,就想问个究竟。朋友回答说:“上次在你家喝酒,刚要饮酒时,看到杯中有一条蛇,感到很恶心,喝下这杯酒后就病倒了。”乐广怎么也想不明白,酒杯中怎么会有蛇呢?原来,乐广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把角弓,朋友上次在杯中看到的正是角弓映射在水杯中的影子。乐广邀请朋友再来饮酒,他把这种情况演示给朋友看,朋友也顿时恍然大悟,不久病就痊愈了。从“杯弓蛇影”这个故事当时也可窥见人们对于蛇的畏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