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84

第84章 猴为人之祖之说

在十二生肖当中,猴与人类是最相似的一个了。无论是在众多的神话故事当中,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猴都与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的祖先从猴演变而来成为了人们普遍的观念。

十二生肖之中,为什么能够选上猴子?大概是人类从猴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与人相近的外貌、灵巧机智的大脑思维、旺盛的生殖能力。如今,人早已从动物之中脱颖而出,而猴却依然保持着原初的状态,这恰恰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回归情结的反映,“人类由猴演变而来”也是人们普遍的观念。在中国诸多的神话故事当中,也有着各式各样的“猴为人祖”的传说。

猴生人

在中国南方的四川成都地区,流传着将猴子嵌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之初,还没有人的存在,大地上是猴子的天下。后来,猴群中出现了一对不长毛的兄妹,哥哥叫伏羲,妹妹叫女娲。盘古看到了希望,召见了兄妹俩,并要他们成亲。于是,他们就成为了人类的始祖。

汉族居住的广大中原地区,也遗有往昔先民崇猴、敬猴的痕迹。最典型的如淮阳农历二月人祖庙会上,大量出售一种叫“人祖猴”的泥塑玩具,这种“人祖猴”造型犹如一尊神,头戴冠冕,威严庄重。猴体下部皆绘有女阴生殖符号,被当地人尊崇为人类始祖偶像。

中国至今还存在着尊猴为祖神的一些少数民族,并保留着相应的禁捕、禁食和节日祭祀等传统习俗。西藏古称吐蕃,其先民即以猴为祖图腾。据《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吐蕃人古有“纹猴面”的习俗。藏族古籍《西藏王统记》中就有关于其先祖系猕猴所变的神话。至今,在藏族举行盛大庆典的“跳神”仪式中,仍保留着头戴猴王面具的舞蹈。

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也有崇猴氏族,称“阿奴普”;僳僳族也有拜猴氏族,称“猕扒”。生活在云南澜沧江、怒江上游的怒族也崇猴,称“斗华苏”;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两县的克木人均崇猴,严禁捕捉、食用;广西南丹县的瑶族,称其始祖妣为“母猴”;其他土家族、羌族都有崇猴氏族。

猴变人

彝族的创世史诗《门米间扎节》中写道:世界上最初没有人,只有猴。猴在长期实践中,逐渐了解了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还学会了用火、吃熟食、做衣服、种粮食等,这才变成了人。羌族神话中流传猴是由上天造的,身上长满了毛。他非常聪明,能够制造弓箭,力量也非常强大,山林里的野兽都很害怕,于是就想联合起来吃掉他。上天阻止它们说,不能吃猴人的肉,只能拔他的毛以示惩罚。也有传说称在远古时代经过了一场大火,猴人的毛是在大火中烧掉的,猴人就这样变成了人。

猴育人

藏族传说《共工和日玛依》中说,大地在原初之时经历了一场大的洪水,洪水过后,大地上只剩下一座山,山上有一只母猴。一天,石头裂开缝,爆出两个女孩,一个叫共工,一个叫日玛依。母猴到山上挖“人生果”给她们吃,像母亲一样照顾他们。有一天,母猴出去采人生果,魔鬼刮起大风,把共工和日玛依连同石子都吹到了天上。母猴回来后,不见了共工和日玛依,伤心而死,而共工和日玛依则存活了下来,自此大地上便有了人类的足迹。

猴为人

商朝的女始祖是“有狨氏简狄”,狨就是金丝猴,简狄与夔结婚。夔是一种猿猴,夔和简狄的儿子叫“契”,就是狒狒。在神农架、巫山一带流传着“山鬼”的传说,山鬼实质上就是山中的猿猴。《楚辞》里《九歌》中提到了“山鬼”,旧时注解认为是鬼怪。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楚辞通释》也将其视为猿类。清人林云铭《楚辞灯》曰:“按山鬼即《庄子》所云‘山有夔’之类,如俗所谓山魈是也。”山魈或以为鬼怪,或以为猴。清人王闿运的《楚辞释》曰:“鬼,谓远祖……”

虽然这些只是神话故事或者神话传说,但这恰恰是先民们对于人类开始之初的最朴实的想法。在人们的观念之中,猴是与人类的祖先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在科学领域内,猴与人之间也是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的。西方学者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就是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最好证明。

延伸阅读

夸父实为猴形

“夸父逐日”是中国非常著名的一个神话故事,然而夸父的模样是怎样的呢?据《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记载:“有兽焉,其状如

而文臂。豹尾而善投,名曰举父。”古时“举”与“夸”声近,故“举父”又作“夸父”,也说他行状如“” (即

猴)。由此看来,夸父是一个神猴的形象。甘肃河镇原是夸父的居住地,世传剪纸“夸父桃都扶桑图”,夸父立于八重圭表衍生出的树干上,两手扶桃枝,树上遍生桃,群猴采食,树下

犬伏免,树干上

犬负猴攀援,树顶也有四猴,共十二只动物。这是夸父氏族后裔对先祖敬的遗迹,也是夸父为猴形的很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