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42

第42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土神”与“洋神”

【引言】

孔子是不是神,真是有些说不清楚。应该说,孔子不是神,因为儒家本来就不相信神,不像道家尤其是道教那样尊崇神,制造神。但是,孔子又是圣人,是“大成至圣文选王”,到处有孔子庙,历代都供奉孔子像,儒家有时也被称为儒教,因此,孔子在一定意义上也具备了神的品格。

但是,中国也有“洋神”。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真正成功地引入中国并融入中国文化的“洋神”是佛教的释迦牟尼。但佛教传入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封建皇帝,有的尊佛,有的毁佛,佛教的兴衰与此密切相关,但佛教与儒家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对佛教的兴衰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这方面唐朝韩愈的观点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韩愈所处的时代佛教鼎盛,有佛寺5385所,僧尼达13万之众。佛教的盛行减少了财政收入,影响了人民生活,而且当时在思想领域,佛教已处于与儒家传统思想相抗衡的地位。唐元和十四年,正值凤翔法门寺扩建,寺内藏有文佛(即释迦牟尼)的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迷信传说,开塔之年必定岁丰人泰。唐宪宗为祈福求祥,特派使节迎接佛骨。宪宗还将佛骨在宫中供奉三天,然后转到京城各寺递迎供养。一时京城上下都沉浸在拜佛的狂热之中。这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挺身而出,写了《谏迎佛骨表》,劝阻皇帝迎佛骨,下面是他的奏章。

【事典】

臣韩愈上表:臣下我认为,佛不过是夷狄的一种法术而已。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是我们古代所未曾有过的。古时,黄帝居王位一百年,享年一百一十岁;少昊居王位八十年,享年一百岁,颛顼居王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居王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尧居王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帝舜和大禹都活了一百岁。那时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安定快乐,寿命很长,然而那时的中国却没有佛。此后,商汤也活了一百岁,汤的孙子太戊在王位七十五年,武丁在王位五十九年,古代典籍都没有说他们寿数的极点,推求他们的年岁,大概也都不少于一百岁。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周武王活了九十三岁,周穆王在位一百年,这时佛教也没有传入中国,并不是因为供奉佛才获得这样的长寿的。

汉朝明帝的时候,开始有了佛教,可是汉明帝居王位却只有十八年,从这以后,战乱败亡相继而至,国运福祚不能长久。宋、齐、梁、陈、北魏以后,供奉佛灵日益恭敬,国家存在的年代更加短暂。只有梁武帝在王位四十八年,曾前后三次把身舍给佛,宗庙的祭礼不用牲畜,一天只吃一顿饭,只吃蔬菜和水果。以后竟然被侯景所逼迫,饿死在台城,国家不久也就灭亡了。供奉佛灵本为求福,却变成了祸患。由此看来,佛灵并不配让人供奉,也就很清楚了。

唐高祖李渊接受隋朝王权时,就商议废除佛法,当时的群臣才能不高,见识不远,不能深刻地了解古代今天的事宜,不能推行阐发皇上的圣明而匡救时人崇信佛教的弊病,这件事被搁了下来。我常常为此感到遗憾。如今,您是一位聪明神圣能文能武的皇帝,您那神圣英武的美德,数千百年以来,也没有谁能跟您相比。您初登王位的时候,就不许人做和尚、尼姑、道士,又不准建造佛寺佛观。我常常以为高祖的旨意,必然能在您的手中得以实现。现在纵然不能立即实行,又怎么能放纵他们,反而使佛法更兴盛呢?

我听说您让众僧到凤翔去迎佛骨,您亲自坐在楼上看他们把佛骨抬到宫内,还让各佛寺一个接一个地迎接供奉。卑臣我虽是最愚笨的人,也必然知道陛下不会被佛法所迷惑,做出这样尊崇、信奉佛法的行动来祈求福祚的。只不过因为五谷丰登,家家快乐,您要顺从人心,为京都百姓安排一种怪异的观景和戏耍的场所而已。哪有像您这样圣明的君主,竟肯相信求佛这类的事呢?

但是百姓却愚昧无知、容易迷惑又很难使他们明白,他们如果看到陛下您这样做,将会认为您是真心地崇信佛,就都会说:“天子这样的大圣人,还一心一意地敬奉和相信佛法,我们百姓是什么样的人呀,难道还应怜惜自己的身躯和生命吗?”于是他们就会燃香焚烧自己的头顶,或十人或百人结为一群,脱掉衣物,散发钱物,从早到晚,相互效仿。如果不马上加以禁止,还让佛骨轮流各个寺院供奉,那一定会有把胳膊砍下来、把身上的肉切下供养佛灵的人。他们伤害风化,败坏习俗,被四方的人传为笑谈,这可不是小事呀?

佛,本来是外国人,语言跟我们中国互不相通,服装跟我们也根本不同。嘴里不说我们古代圣王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话,身上不穿我们古代圣王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知道国君和臣子的道义,不知道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分。假如他至今还在,奉他们国君的命令到我国京师来朝拜,陛下您就是从宽优待他,也只不过是在宣政殿接见他一次,赐给他一套衣服,派人送他出境而已,绝不会让他迷惑世人,更何况他已经死了很久,那枯干朽烂的骨头,不吉祥的残留物,怎么能够让它进入天子所居的宫廷禁地呢?

孔子说过:“要恭敬鬼神,但远离它。”古时候的诸侯在他的国家凭吊死者,还让巫觋们拿着桃木和篙帚驱除不样,然后才进行吊祭。现在,无缘无故地迎接那种腐烂的东西,您还亲自去迎接它。不让巫祝先行,不用桃木、扫帚除恶,大臣们也不说这样不对,也不指责这种过失,我真替他们感到耻辱。我请求将这节骨头交给有关的主管部门,把它投到水里,扔到火中,永远断绝根本,也断绝了天下人和子孙后代的疑惑,使天下人都知道您这位大圣人的这番举动,超出寻常万万倍啊!这难道不伟大吗?不痛快吗?

佛如果真的有灵,能够兴灾作祸,所有的灾难祸都应加在我的身上,上天明察,我也毫不怨悔。我不胜激动,极其恳切,恭敬地奉献此表请您过目。微臣惶恐不安。

【评议】

韩愈上表后立即被贬,但他并不沮丧,而是写下了这样一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其中蕴涵的浩然正气和不屈的精神千载之后犹令人感动。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韩愈的辟佛并没有阻止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终于以禅宗的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教这个“洋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土神”。因此,我们从佛教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看出文化传播的一些特点,也会从中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