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55

第55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选贤任能与事必躬亲

【引言】

识大体,弃细务,选贤任能,使各负其责,是治国之道,这个道理我们都是懂得的,但问题是人不是机器,即使你选好了,如果不加监督,或是不善领导,本来好好的人才也会变坏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和现实中是不胜枚举的。因此,选贤任能与事必躬亲就成了领导者要解决好的一对矛盾。

【事典】

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杜黄裳就曾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他说:“帝王对上承受着天地与国家赋予的使命,对下负有安抚百姓与周边民族和邦国的重要责任,必然朝夕忧劳,固然不能够自图清闲和安逸。然而,君主与臣下是各有职分的,国家的法度是有一定程序的。如果能够慎重地选拔天下的贤才,并且将重任托付给他们,制定法则,当他们立功的时候便予以奖赏,当他们犯罪的时候便处以刑罚,赏罚分明,不失信用,选拔与任用都出以公心。这样的话,哪还会有什么人不肯竭尽全力为朝廷办事呢?朝廷寻求的目标还会有什么不能实现呢?……贤明之君在寻求人才的时候是辛劳的,而在任用人才以后却可一劳永逸,这便是虞舜能够清静无为而使政治修明的原因啊!至于诉讼与交易等烦琐细小的事情,应由职能部门去办理,不是君主所应该躬亲过问的,如果事必躬亲,那就会管不胜管。……过去,秦始皇用衡器称取所阅疏表奏章,每天一定要阅读一定数量的奏章,不可谓不勤勉了;魏明帝亲自到尚书台检验发行文书,隋文帝在议事的时候,侍卫们只好互传食物充饥,这些人不仅对当世全无补益,还反遭后人讥笑,费力不讨好。他们的双耳与双眼、身体与心志并非不勤劳而辛苦,但是他们致力的事情,并不合乎情理啊!”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片面看待,上述做法首先是建立在有一个头脑明白的皇帝的基础上,如果皇帝糊涂,不仅上述的理论无法实施,那实在将是亡国之道。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皇帝因为贪图享乐,疏于政事而导致了政治腐败乃至亡国。因此,只有将勤勉地处理政事和上述的做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宋太宗也是一个事必躬亲、兢兢业业的皇帝,说他日理万机,恐怕也不太过分,他用这种方法将一个百废待兴的新王朝支撑起来,是极富启发意义的。

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要和每个在朝的官员谈话,听取他的报告或建议,这实际上是很繁重的事。这天,轮到一批官员上殿引对(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不少犯过错误降职安排到闲散职位上的官员,面对皇帝痛哭流涕,诉说由于俸禄被削减,生活艰难,宋太宗耐心地听他们诉说。轮到由开封判官贬为卫尉少卿的吕端时,却不一样,只听他说:“我罪过很大,但皇帝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派我为颍州副使,我就满足了。” 宋太宗心里高兴,他知道吕端是个十分有见解有才能的人,在大事上从来是不糊涂的,说:“我是了解你的。”不久,吕端官复原职。一个月后,又被提升为副宰相。

对于朝廷的财政问题,宋太宗历来都是十分关心的。一天,他专门把负责财政的李薄等人都召至崇政殿,要求每个人都畅所欲言,对财政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李薄等二十七个人受宠若惊,请求给些笔、纸,当面就写成报告,提出了七十一条建议。宋太宗看了,觉得他们提出的有些建议很好,也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是尽职尽则的。他从中选出四十四条切实可行的建议,批转给了有关部门采用,另十九条批转主管财政的官员筹办,对有些有价值的还要进一步研究讨论,并派御史出席监督。对于李薄等人,不但赐给钱财,还都升官。

宋太宗对官吏的长处和短处都十分清楚。有一天,他对宰相们说:“那些管理财政的官员所提的建议颇有用处。我曾对陈恕等人说过,若论文学和史学,这些人比你们差远了,而如果论钱粮之事,他们从小就接触,十分熟悉。你不应该看不起人家,应当虚心请教,一定会有帮助的。可是陈恕不肯放下架子,后来就是本职工作没有做好。”宋太宗这时召见陈恕,指责了他一番,陈恕这才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叩头承认错误。

有时,对于一些很小的事,宋太宗也要过问。按照当时的规定,监军不准携带家属上任。但王宾任监军后,他的妻子极好吃醋,为人也极凶悍,自己擅自尾随而来。王宾赶不走她,拿她没有办法,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上书报告此事。宋太宗知道后,居然亲自叫来了王宾的妻子,训斥了她一番,让两个卫士打了她一顿,并处以杖刑一百,配给一个当兵的做妻子。当天晚上,她就死了。

陈州百姓张矩,杀害同乡王裕家两条人命,知州田锡徇私枉法,没有处理,致使王裕家里的人跑到京城申诉。宋太宗派两位朝廷官员审问,结果事后都说:“张矩并没有杀人”。后来,王裕的儿子应募当兵,寻机见到来宋太宗说:“我并不想当兵,只是为了借机申诉我家的冤枉!”宋太宗大怒,下令御史台重审此案,终于将张矩法办。那两位朝廷官员和陈州知州田锡、通判郭渭,一律贬官!

宋太宗日理万机,细大不捐,较好地处理了选贤任能与事必躬亲之间的关系,使宋初呈现出大治的局面。

【评议】

选贤任能,使各负其责,自己落得一身轻松,是每个领导者都向往的事。但是,世上绝没有那样简单的事,如果想真正做好选贤任能,自己就必然要了解情况,掌握方法,处处走在前面,真正地起到“领导”作用,这实际上是更为重要的“事必躬亲”。如果将自己的一摊子事交给一个人,自己回家睡大觉去了,那与土地主出租土地又有什么两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