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60

第60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以“捣鬼”成大事

【引言】

鲁迅曾经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意思是说捣鬼的作用是不大的,还说以捣鬼成大事的,古今未有。其实,这话要看怎么说,如果用在军事上,捣鬼的作用可就大了,以此成大事的,古今都有,甚至古今都是以此成大事的。我们且看几个“捣鬼”的例子。

【事典】

怎样才能使对方内部相互怀疑猜测,最重要、最省力、最简捷也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散布谣言。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反间计就是利用散布谣言来获得成功的。下面仅举一例。

斛律光,字明月,是北齐的勇将,曾多次率军打败北周军队。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北周派大将达奚成兴攻打平阳,斛律光率步骑兵三万抵御,使周兵败走,斛律光因此名声大振。这年冬天,北周又派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庸国公可叱雄等率兵十余万攻打洛阳。斛律光率五万大军抵御,在邙山大战,斛律光亲手射杀了可叱雄,大破北周军,俘虏斩杀敌军数以千计。北周将领韦孝宽见斛律光英勇无敌,不可力取,便千方百计地想法除掉他。就在此时,北齐内部矛盾纷起,给他以可乘之机。

北齐后主有个宠臣,叫祖孝征,双目失明,与后主的干娘陆令萱关系极好,因此深得后主宠信。但斛律光对祖孝征不满,他对部将说:“我在边境指挥千军万马,国家大事常让我参与。自从那个盲人掌握机密以来,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真为齐国的大事担心啊!”

后来,斛律光入朝,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孝征当时并不知道,骑马从他面前经过。斛律光大怒说:“这个人竟敢对我如此无理!”祖孝征知道斛律光发怒,也很害怕,便贿赂斛律光的奴仆,问他说:“斛将军很恨我吧?”奴仆说:“自从您掌管国家机要以来,我们将军常在夜间抱膝长叹说:‘盲人入国必破矣’!”

不但祖孝征恨斛律光,齐后主的干娘陆令萱也恨上了斛律光。陆令萱恨斛律光主要因为两件事,一件是她曾为自己的儿子求娶斛律光的女儿,为斛律光拒绝;二是因为北齐后主曾欲将晋阳的田地赐给陆令萱的儿子,斛律光劝阻了,使他没有得到。为此,陆令萱也在寻找机会加害斛律光。

周将韦孝宽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便派间谍潜入北齐都城,四处散布两首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古代一百升为一斛,明月又是斛律光的字,前一首歌谣隐含了斛律光将位高于天,有威胁皇帝的意思。北齐皇帝姓高,很明显,第二首歌谣是说皇帝要被斛律光取代。

当时的人们的观念与今天很不一样,他们相信和忌讳童谣、谶语之类的东西,这两首歌谣引起了皇帝对斛律光的极大怀疑。

韦孝宽的做法十分有效。祖孝征一直想加害他,当听到这两首歌谣后,他又加上一首,说:“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盲眼老公指祖孝征自己,饶舌老母指陆令萱。祖孝征把这些歌谣教给小孩子们,让他们在大街小巷到处传唱。

陆令萱听到这些歌谣后,便拉着祖孝征一起将歌谣奏给北齐后主,并说:“斛律家族几代都为大将,握有军权。斛律明月威震关西,他弟弟斛律丰乐威震突厥,他家女为皇后,男娶公主,势力实在太大了。谣言中暗含之意,陛下不得不防!”

齐后主听了这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认为他们的分析是合乎时事的,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便与祖孝征、陆令萱等人合谋,将斛律光骗至宫中,将其杀害。

看来,施行反间计要注意这样一个因素,就是要利用对方内部的矛盾。纵观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反间计,很多都是离不开这一点的。如果对方十分团结,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不可能形成什么威胁,那么,谣言就不容易中伤对手。

此例比较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利用了歌谣谶语的形式,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很有效的。也就是说,散布谣言的形式对于反间计来说往往是很重要的。

岳飞不仅是人所共知的民族英雄,还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军事家。据说,他曾经留下了一部兵书,叫做《武穆遗书》,其中论述用兵作战很有可取之处。在他波澜壮阔的抗金斗争中,也曾用过反间计。

岳飞作战英勇,常常身先士卒。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大举南下,意欲消灭北宋。岳飞随军前往,在李固渡一带,岳飞率领三百名骑兵打退了金兵的进攻,杀死了一员敌将。增援开封的途中,在滑州黄河冰面上,岳飞率领一百名骑兵,突然与大队金兵遭遇,岳飞对部下说:“金兵虽多,但并不知道我们的虚实,我们应乘其立足未稳,可向金兵发起进攻。”岳飞一马当先,挥刀将一金将挑于马下,乘势击溃了金兵。后来,岳飞又转战到曹州。由于岳飞作战英勇、武艺超群,很快便由从九品的承倍郎升为从七品的武翼郎。

岳飞很受当时的抗金名将宗泽的赏识,但宗泽也对他不顾生死的冲锋陷阵表示担忧。一次,宗泽对岳飞说:“你智勇双全、才艺兼备,就是古之良将也很少能够与你相比,但你作战身先士卒,这样做是自己不爱惜自己,很不妥当。”然后,他送给岳飞御敌的阵图,希望他能依图作战。岳飞当时就说:“先列阵而后同敌人开战,这是兵法常理,但如何运用兵阵,则全在主将的智谋。”宗泽听了他的话,十分赞赏,更觉得他不是个一般的人才。

岳飞聪颖好学,深通用兵之道,他曾说:“勇不足恃,用兵之道在于谋略。”他注重用兵的谋略,在作战中常常能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即使猝然临敌,也能处变不惊,往往可以化险为夷。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兀术率大军南下,攻建康(今江苏南京),克临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十分惊慌,逃往海上。在韩世忠的奋力抗击下,兀术向北败走,退向建康,岳飞乘机率军于建康城南的牛头山(今江苏江宁县西南)设伏。到深夜,岳飞派一百人身穿黑衣混入金军大营,四处喊杀,搅得营中大乱,使金兵自相残杀,兀术只好退守龙湾。岳飞率骑兵三百、步兵两千赶到新亭(今江苏南京市南),大败金兵,兀术逃往淮西,岳飞乘机收复了建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牛头山大捷。

在宗泽死后,他归杜充统辖。宋高宗逃到临安后,杜充也就要放弃开封,向南撤退。岳飞坚决反对说:“中原土地,一寸也不能放弃。如果我们一走,此地就再也不是我们的了,他日想收回,没有数十万人马是办不到的。”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伪齐政权派李成依仗金人的势力入侵,攻破了襄阳,岳飞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意图:“襄阳等六郡是恢复中原的根本,现在应先取六郡,再消灭杨么。”后来宋高宗采取了岳飞的战略,收复了襄阳。

这时候,皇帝对岳飞还是信任的,他曾对岳飞说:“大军进退时机,朕不遥控。”“中兴之事,就全托付给你了。”而实际上,他很害怕将领的威望太高,兵权太大,不好控制。尤其是他害怕打败了金人,再把徽、钦二帝迎了回来,他可就做不成皇帝了。所以,在秦桧的干扰破坏下,岳飞并未能兴师北伐。

岳飞一直在寻找机会来消灭刘豫的伪齐政权。当岳飞得知刘豫与粘罕交往甚密,而兀术厌恶刘豫时,他便设计了一个除掉刘豫的离间计。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岳家军抓住了兀术派来的一个间谍,岳飞便乘机实施了反间计。他灵机一动,先假装认错人,不动声色地责备那个间谍说:“你不是我派去的张斌吗?我以前派你去刘豫那儿,约他把四太子兀术引来杀掉,你一去便不回来。我正怀疑你有什么变化呢?我已经派人去问过了,刘豫已经答应我,今年冬天要以会合寇江为名,把兀术骗到清河杀掉。你拿了刘豫的书信却不来找我,是不是想背叛我?那金兀术到底给了你什么好处?从实招来。”

那间谍本来觉得自己已是死定了,没有想到竟然会出现这种局面,真是喜出望外。他当然就顺势答应着承认下来,连连表示自己的忠心,并随机应变,编造理由,说自己没有找到机会出来报信。岳飞假装相信了他的话,要他将功折罪,便做了个蜡丸书,写明要同刘豫一道杀掉兀术。岳飞对那个间谍说:“我今天饶了你,你回去找到刘豫,问清楚举兵时间。如果再有延误,一定加倍处罚。”

间谍从岳飞军中出来,直奔金营,他回去后,便将蜡丸书交给了兀术,当时,岳飞的军队占有优势,兀术认为刘豫已经动摇,有可能背叛他,他本来对刘豫就怀有戒心,看了这封密信以后,大惊失色,马上向金熙宗报告,金熙宗立即下令废掉刘豫。

【评议】

其实,岳飞的反间计只是局部的,暂时的;而金人的“反间计”却是长久的,因为他们在南宋朝廷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就是秦桧。金人不杀徽、钦二帝,也是大有深意的,他们是为了要挟南宋朝廷的皇帝,一旦他们敢决心抗金,他们就送还徽、钦二帝,使南宋朝廷无法处置,这也是十分厉害的杀手锏。秦桧的奸计所以能够得逞,也是与此有密切关系的。

离间计是常用常新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世事复杂,而人性又多疑。只要运用得合适,这是一条几乎没有成本而收效却奇大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