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84

第84章 历史以成败论英雄·“不屈不挠”的宰相

【引言】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宰相,书读得很少,据说靠半部《论语》治天下,但他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

赵普性情耿直,深沉豁达,但言语之间却时常盛气凌人,他曾多次同人谈到赵匡胤在微贱之时的不足之处,弄得赵匡胤只好对他解嘲地说:“倘若在山野之间能分辨出谁是天子,谁是宰相,那么人们就都去寻找了。”这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人都是磨炼出来的,不是天生就完美的,可见,赵匡胤对赵普还是比较宽容的。

【事典】

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忠心耿耿地辅佐赵氏兄弟。宋朝初年,任宰相的范质等人是后周旧臣,这些人多心胸狭窄,对赵匡胤唯唯诺诺,不敢有所作为。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范质等人同日罢相,赵普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赵普任宰相后,一改唯唯诺诺的风气,他的刚毅果断,处理了许多事情。

一次,赵普荐举某人担任某官,赵匡胤不采纳他的意见。第二天,赵普再次上奏荐举,赵匡胤还是不采纳。第三天,赵普仍荐举这个人,赵匡胤大怒,将赵普的奏章撕碎扔到地上,赵普面不改色,跪在地上将撕碎的奏章一片一片拣起来,拿回家中,将碎片拼贴在一张纸上,过了几天,赵普拿着粘贴好的奏章,照旧上奏荐举某人担任某官。

赵匡胤觉得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但他也确实为赵普的固执所折服,终于批准了赵普的请求,任用了这个人。

还有一次,有许多官员应当提升,奏章报到赵匡胤那儿,赵匡胤一看,准备提升的官员中有一个人平素就让他很讨厌,便打算不让他提升。赵普听说后,认为这个人应该得到提升,便坚持请求赵匡胤让这个人提升。赵匡胤见赵普又让自己不痛快,便赌气似的说:“朕决心已定,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

赵普也不生气,而是不紧不慢地说:“刑罚是用来惩办作奸犯科的,封赏是用来酬劳有功绩的,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而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岂能以陛下个人的喜怒好恶来决定?”

赵匡胤大怒,站起身来,拂袖而去。赵普见赵匡胤怒气冲冲地起身离去,也不害怕,而是跟在赵匡胤的后面。赵匡胤进了后宫,赵普就停立在宫门外,久久不肯离开。后来,赵匡胤怒气消了之后,仔细想了想,觉得赵普的话有道理,同时也为赵普的一片苦心所感动,便同意了赵普的请求,给这个人升了官。

【评议】

宰相有多种,有的刚正不阿,有的善于韬晦,有的深谋远虑,也有的善于明哲保身。当然,这还都是说的正面的宰相,如果论起反面的宰相来,那就一言难尽了。不过,像赵普这样的“不屈不挠”的宰相,在中国历史上似乎绝无仅有。要想当赵普这样的宰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皇帝对你高度信任,二是皇帝还是个明君。如果离开了这两个条件,恐怕赵普早已“屈”一千次,“挠”一万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