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更到位
8180800000056

第56章 4、雪中送炭,把安慰话送给最需要的人

人人都晓得雪中送炭的好处,不但能让人由衷感激,还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别人遇到麻烦、遭遇病痛折磨或经历失去亲人之痛时,及时给予安慰,别人定会对你感激不尽,这才叫把话说到了点子上。

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绊绊数不胜数,就拿最简单的生病来说,人在生病以后,情绪会非常低落,有时还会胡乱猜测自己的病情。这时,如果能把贴心、安慰性的话送给他们,对病人的病情会有很大帮助,病人也会对说话者表示感激。不过,对病人说话要注意很多方面,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安慰病人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了解病情,说出有针对性的话

慰问病人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病情、目前的实际状况,以及有关疾病的基本医药卫生知识。根据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不同程度的安慰。

对于一些在医院修养时间很长的病患者,因为在医院的时间过长,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这时,要有选择地提炼安慰性的语言,要多说一些“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稳定病人的情绪。

有些家庭条件不富裕的病人,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医疗费用问题。此时,应劝慰他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建议他们注意调养,并与单位联系,争取适当补助。

有些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信心,尤其是身患重病的病人,在医治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遇到这种状况,应该给病人多举些已经康复的例子,这样,病人的担心会减少一些,使其重新找回自信,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对康复有很大帮助。

(2)选择轻松的话题

安慰病人最重要的是使谈话气氛轻松、自在,给病人创造一个开心、愉悦的谈话空间。

安慰病人的目的,就在于让病人精神放松,早日恢复健康。此时,如果与之谈论一些伤感、忧郁的话题,势必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倘若话题涉及病人的病情,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违背了安慰的初衷。

(3)注意话语声调

往往别人的一句话,就能给病人带来心灵上的宽慰,因为,病人非常在意旁人的看法,对探望者的语气语调特别敏感。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一点,尽量用委婉、平和、真诚的语气,与病人交流,当然,音量的高低也应有所控制,尽量使患者轻松和愉快。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恢复健康。安慰也起到了预期效果。

有一次,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去某精神病医院采访一位女患者。在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而赵忠祥认为如果以这种方式向病人发问,很可能使病人受到刺激。于是,他将直白的提问方式,变成了委婉、亲切的提问方式,他说:“您在医院住多久了?”“住院前觉得怎么不好呢?”这种和蔼可亲的问话方式,果然发挥了作用,一下子拉近了交谈双方的距离。那位病人原本是一位小学教师,由于某种原因患了精神病,她听到赵忠祥亲切、委婉的提问后,恳切地说:“最近,我快出院了。我非常想念我的学生们,真想快点治好病,能尽快回到教师队伍中去。”赵忠祥听到如此诚恳、感人的回答后,马上接口说:“您一定很快就会出院了,我也替您高兴啊!今天咱们这段谈话已经录了像,过几天就会在电视里播放,学生们如果看到您目前的康复状况,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4)交谈时,要以病人为中心

看望病人时,言谈中一定要以病人为中心,切勿自顾自地夸夸其谈,要牢牢记住,你是去提供帮助、表示慰问的。所以,不能把自己当成主角,否则很可能影响慰问效果。

人在生病的时候,总希望把心中的委屈与不满发泄出来,作为探病方,应让病人一吐为快。这样,病人的不良情绪才能发泄出来,对康复有一定的好处。

(5)同情、怜悯性的话不要说

自尊心人人都有,生病者的自尊心更强。他们不希望遭到别人的同情,对于别人的言语也十分敏感。此时,探病方如果在言语中流露出同情、怜悯的表情,病人很可能认为探病者在嘲笑自己,误认为自己的病非常严重,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所以,在安慰病人时,同情、怜悯性的话最好不要说。看望患者时,可以说:“前两天我也生了点小病,好好休息几天就没事了,休息是良药,多休息,一定会好起来的。”这样,患者不由自主地认为生点小病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休息一下就会好起来。

探病就是为了安慰、鼓励病人,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病魔做斗争。因此,在安慰病人时,一定要注意谈话方式,周密考虑后,再把话说出口,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

人不仅在生病时需要安慰,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同样需要安慰,此时,把安慰及时送出去,就如同投资一项没有风险、无需本钱的大买卖,日后一定会得到大回报。既然如此,安慰病人时就要在言谈上下功夫,以免因言谈不慎,而达不到安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