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风雨沧海之沧桑
85075000000030

第30章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涂连胜说:“哦,你们全知道了?没关系,等有了空,我自己就能补。”伊玲又说:“你去拿来,我帮你补一下,总比你自己补的好。我也是东萍本地的,你别不好意思。”这句话一说,弄得连胜更不好意思了,不过想来想去,也只能如此,恭敬不如从命。他们绕了一圈,拿了涂连胜的衣服就散了。第二天一大早,伊玲把补好的衣服交给涂连胜,他一看,针脚细腻,着实是一手好针线。补好之后,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可是一切仍将继续,这时候,铁梆子依旧敲响。虽然秋露正浓,可太阳公公出来的那一刻,就像是吹响了人生的集结号,没人睡懒觉。涂连战和樊华他们这些农场工人,无论是退伍军人,还是知识青年,都把最美好的青春、最珍贵的年华,献给了这片热土。?为了与父亲和弟弟们团聚,一年后,涂连战调回了林原林场,开始植树,与荒山野岭作斗争。正是在那里,涂连战和涂连胜都成了家,涂连捷则深受大哥和老叔影响,从小就立志当兵,只是年龄还不够。连战娶了个满族媳妇,孩子们都沿用了涂姓,看起来像汉族名字。?涂连胜的爱人,正是那位汉族少女伊玲,他们一直联系,那件划破的衣服成了最好的定情信物。涂连胜都舍不得穿,把它放在柜底,珍藏起来,用他的话说就是:每个针脚,都是浓浓的爱!他们也有了爱的结晶,是个女孩儿,取名涂丫。两年后,又生了一个男孩儿,取名涂强,是寄“奋发图强”之意。

林场人都特爱吃莜面,伊玲不会做,家里一吃莜面,就得喊父亲涂腾帮忙。她寻思着想去和他大娘学学。这不,她急急忙忙收拾完家务,正要带上门走人,正在院子里玩儿的涂丫看见了,问:“妈,你去哪儿?”伊玲说:“我去你大娘家。”涂丫说:“我也去。”“你去干啥,你玩去吧,我一会儿就回来了,人多了怕你大娘嫌烦。”涂丫说:“不嘛,不嘛,我要去。”伊玲见涂丫执意要去,只好说:“那去吧,去了可不准淘气。”涂丫答应一声:“嗯。”伊玲抱着涂强,领着涂丫,向大娘家走去。

大娘是满族贵族出身,是个大家闺秀,末出阁时长得眉清目秀,身段苗条,女工特好不说,琴棋书画,识文断字,描龙绣凤,样样都能,无所不精。到了出阁的年龄,登门求亲的络绎不绝,比比皆是。他爸爸是“瓜堆里挑瓜,越挑越眼花”,挑来挑去,给她挑了一个当地的名门望族后代做女婿。他爸爸只顾及门当户对了,全然不顾年龄相当,女婿小她十二岁,大娘嘴上不说,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能遵命。结婚时大姑娘小女婿,这可难为了闺女,女婿小啥也不懂,还尿着炕呢。大娘谨从“三从四德”,把她的爱全给了丈夫。但她的百般呵护,也没能留住丈夫的生命,他还没学会说话,就一命呜呼了。但大娘正青春年少,错过了生儿育女的最佳时期,没能给那家留下一条血脉,还保持着女儿身。后来涂连战来到了林场,两个人乡音接近,年龄相仿,特别容易勾通,最终结合。大娘的苦,林场人都十分清楚,没人说三道四,大家都为她脱离了苦海而高兴。

到了大娘家,只见大娘正拿着烙铁给涂连战熨裤子呢。大娘眉眼白净,体态端庄,容姿不减当年,就是有点发福,身架也还算可以,一身素装,干净利索,只是臀部有点下垂,走起路来一步三摇,似乎有点弱不经风。

大娘招呼大家进了屋,从柜里拿出糖果分给孩子们吃。她们家正房两间,家里虽然陈设简陋,物件不多,也没什么像样家具,最值钱的就数那两个硕大的皮箱了,但屋里整洁有序,正面的墙上挂着俩口子的像片,大娘坐着,涂连战站姿,从这个像片看,这对夫妻蛮般配的。挨门一侧挂着大爷的呢子大衣,大衣下面是一双锃明瓦亮的马靴,这俩件物品是过去部队发的,穿上太扎眼,涂连战非常喜欢,却不怎么穿。炕上叠着熨好了的上衣,小柜一角放着一套漂亮的烟具,超长的黑乌木杆子,白里泛青的汉白玉嘴儿,金黄色铜锅,搭配绣制着寿菊图案的烟袋荷包,这件物品做工精细,大娘爱吸烟,大概是她的了。这个家表面上看貌不惊人,内里却不俗气,到处都能看到大娘的不俗,同时也能看出她的勤劳洁净、治家有方。

伊玲把涂强放在炕上说:“小丫,你跟弟弟玩,妈妈帮你大娘做莜面。”涂强小嘴一噘,满脸不高兴。大娘见涂强噘了嘴,忙抱了起来,对伊玲说:“先烧水吧,和面用。”“开水和面?那还不把面烫坏了?”伊玲问。“莜面这东西得经过三熟才好吃,这是传统做法。”“哪三熟?”“第一次是将莜麦下锅用笊篱淘涤滤沙后,控尽水,再用平底炒锅炒熟。这一熟是关键,炒老了莜面黑,不好吃;炒嫩了莜面粘,不筋道。下锅炒时开始小火慢慢消气儿,逐渐加火,炒刮子跟上火候,要欢快,直到大气出来,炒干,出锅要快,否则就会过火。第二次是和面时用沸腾开水把莜面烫熟,不然粘而不筋。和好,揉到,或推莜面窝子,或搓鱼子,或贴锅饼,爱吃啥做啥。第三次是把捏好的莜面上锅蒸熟。上锅后须急火大火,切忌文火,否则就酥了,这莜面就不好吃了。”“这莜面还有这么多讲究?”“可不,做好了的莜面如果是鱼子亮晶晶,筋颤颤,扯不开象绸缎;要是窝子,则薄如麻纸,白似葱根,齐若刀裁,排列挺立,泛着亮光,飘着浓香,再配上东北特产蘑菇羊肉,那算美极了,神仙都吃不到呢。”“哎呀,我的老天爷,你说得我直流口水。”两人正说着,伊玲烧开了水,大娘又说:“盛碗面。”大娘拿来面盆,盛来一碗面。“中间挖个坑,往里面倒开水,水从坑边溢出来,这水就算正好。”伊玲照着大娘的说法,在面中央挖了一个坑,往里倒开水,等水溢出。就用筷子搅拌起来,然后用手边扎边揉。大娘一看说:“不行,得用劲和,面放了气才行。”伊玲用力和面,大娘见她生疏,看来还得亲自上手。她把涂强放在炕上,接过面来和,过了一会儿再瞧,还算将就,只是稍微硬了点;又吩咐伊玲在面里加了点儿开水,重新揉,这才和好。大娘说:“这面只能搓鱼子,推窝子不行了,窝子面条件还要高,一次性和好才能推起来。”她接着又说:“要看这面和好没和好,检验标准就两个字‘三光。’如何解释这‘三光’?一是面光;二是手光;三是盆光。这‘三光’政策落实了,面肯定和好了。来,搓吧。”

说完之后,她揪了一个小面团,把面团放在两手中间,前后用力移动挤压,面条似的鱼子就从手掌下面顺利流出。示范完毕,大娘搬过一个椅子坐下,边说边又取了点儿面,分成三个小面团,放在手心,重复着示范。莜面团似乎非常听话,从手掌下沿缓缓流出,变成长长的线,落在箅子上。伊玲学着大娘的样子,也取来面团分成三份,放在手心搓,稍一用力,面就粘到一起,分成两份,也不行。这两个面团好像特别有缘,总想往一块儿跑。伊玲没办法,只好留下一个面团往下搓,两手一用力,面分别从虎口和下边溢出,而且粗得像小拇指。大娘见状哈哈大笑,笑的伊玲不好意思。大娘见伊玲真一点儿不会,和她开起了玩笑:“你能描龙,能绣凤,这么个小玩艺儿就把你难住了?”伊玲说:“唉,我茶饭底子薄,连大路饭都做不好。”“那怎么回事儿呢?”“都怪我爹妈,打小就没让我学,我嫁时,跟婆家讲,不上三台,所以家务活儿还真不行。”大娘说:“到底是个大家闺秀!你这样,手掌上沿分开,下沿用力,看看怎样?”伊玲学着大娘教的那样,还真灵验,解决了两头冒的问题,但搓的还是很粗。这头刚有点转机,涂强在炕上不干了,撒起娇来,直往妈妈怀里爬,伊玲又为难了,正在发愁,突然想起涂丫,涂丫不知啥时候跑到院儿里了,伊玲招呼她:“小丫,快来。”“妈,干嘛?”“来,洗洗手,帮你大娘搓莜面。”“哎。”涂丫答应了一声,挽起了袖子,就去洗手。大娘看了说:“好好洗啊。”涂丫又应了一声,大娘还是不放心,又说:“来我看看,洗干净了没?”涂丫伸出小手说:“大娘看看吧。”大娘这才放了心。涂丫伸手在面盆里揪了一大块面,放在手心里搓成长条,夹在食指和大拇指中间,留下一小块分成三等份,放在手心,一合掌,用力搓了起来,不一会儿,从小手下来三根细如线绳的鱼子。大娘惊呆了:“哎呀,小小年纪,还真看不出来,有两把刷子!”“你跟谁学的?”大娘又问。“我跟爷爷学的。”涂丫答。“真不简单,能耐不小,比你娘强多了。”伊玲见夸她的女儿,更来了劲儿:“她要是在按板上搓,两只手能搓八根呢。”“你家有按板没?”“没有,我们切菜,就用柜盖。我拿过来,你看看能用不。”说着大娘拿过小红柜盖,放在了炕上,擦拭一番。这个柜盖有一米多长,表面平整,光洁如镜。大娘说:“行,来小丫,搓搓让你大娘看看。”只见涂丫用手揪了一个面团,分成两侧,每侧四个。然后用手掌按在上面,用力搓动,不一会儿,两侧分别出来四根细鱼子,两侧加起来正好八根。大娘拍手叫好,说:“今天我可开眼了,这孩子真灵,真乖,真了不起。”说了一大堆,真不知说什么了。她又摸了摸涂丫的头说“这么点儿就能帮妈妈干活了,长大了准能伺候好丈夫。”一笼子面,没多久就搓好了。大娘又对伊玲说:“我原本想教你,没想到我们小丫才是个高手哩!你回去跟她学吧!”说着又从柜子里取糖果拿给大家吃,还特意往涂丫兜里多塞些。大娘又跟伊玲说了一会子话,伊玲说:“我们回呀。”大娘说了些挽留的客套话,伊玲见天色已晚,就带上两个孩子回了。涂丫走在最前面,她今天得了头彩,自然走得有精神。?并没有影响人们结婚成家。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恋爱故事,却也都是荡气回肠的挚意真心。严刚和芦春笋率先领证结婚,生下了女儿严如花,严刚被隔离审查了好多年。后来严刚重获自由之身,才又生下了次女严似玉。?桑杰和嘉央,历经千辛万苦,也终于结合。他们一起到山里打猎;一起到草原牧羊;一起在田间拾荒播种;一起在林下锯树釆蘑。他们的爱之结晶是一个男孩儿,桑杰给他取名洛珠。洛珠出生时,桑杰恰好捉回了几知漂亮的野兔,嘉央让他养起来;没想到,这几个兔子竟繁殖成了一群。“洛珠”是智者、智慧的意思!在很多藏语故事里,兔子是智慧的象征,被叫做洛珠兔子,藏语发音是“洛追”。?林向东也娶妻生子,生了两个孩子,大的是儿子林思诚,老二女儿林思慧。他接替父亲,成为罗岭的新任村长,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这当然离不开桑杰和严刚的帮衬。?朗噶也已经是一位响当当的国家干部,最后调到了全县工资水平最高的单位-武装部。那年,“备战、备荒、为人民”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很快广为流传,成了人人皆知的一句话。朗噶他们立即行动起来,修建地道、防空洞,实施核打击防范演练、组织防空警报系统演练等等。民兵和地方部队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训练的热潮,仿佛战争已经近在咫尺、迫在眉睫。其实,当时中苏边界谈判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