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宠辱之间:千古流传的大清外戚
8770200000003

第3章 忍辱负重,终成政坛不倒翁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念索尼对皇帝忠心耿耿,不畏权势,刚正不阿,以前议索尼罪不实为由,召其还京,复世职。此后,逐渐晋至一等伯,世袭,晋升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

索尼复职后,顺治帝对他十分宠信。顺治十七年(1660年),帝下诏,命索尼上书,详言政事。索尼应召,就时弊胪列11条,上书与顺治帝,顺治帝认为所举皆为实事,应予以申禁,命照此施行。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病逝,遗诏以玄烨继位,是为康熙皇帝,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四大臣,索尼列首辅,地位在诸王之上。顺治帝以外姓四大臣辅政,是鉴于顺治初年多尔衮辅政危及皇权之教训。然而,索尼生怕引起诸王的不满,在宣布遗诏时,他立即跪下,请求诸王、贝勒与他们共任国政。诸王贝勒都说:“大行皇帝深知你四大臣,所以委以重任,谁敢干预呢?”随后,索尼率辅臣在大行皇帝灵前盟誓:“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为庸劣,遗诏寄托,保诩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辅政不久,居功自傲的鳌拜便把誓言均忘在脑后,他轻视索尼,拉拢遏必隆,排斥苏克萨哈,结党营私,极力想占首辅之位。索尼因年老多病,力不从心,经常对鳌拜的专横跋扈持谨慎和回避态度,结果鳌拜的态度日渐嚣张,竟然在上朝时不顾秩序赶在索尼前面行走。

康熙四年(1665年),孝庄太皇太后为了笼络首辅索尼,使之更好地发挥首辅的威望和作用,遏制鳌拜,特降懿旨册立其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当年便举行了康熙皇帝的大婚礼,奉迎皇后入宫。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为了遏制鳌拜的野心和出于对目前局面的忧虑,索尼首先提出,并与诸大臣共同奏请皇帝亲政。四月,上谕表彰他的功绩:“辅政大臣伯索尼,太祖高皇帝时黾勉效力,太宗文皇帝任以内外大事,悉能果断,殚厥忠诚。世祖章皇帝时亦任以内外大事,竭忠纯笃。以其勋旧忠贞,堪受重托,遗诏俾令辅政,恪遵顾命,夙夜靖共,厥绩茂焉!今既染疴,且复年迈,宜特加恩宠,以示酬庸之典。”晋一等公,与前所授一等伯并世袭。索尼虽辞,下旨不允。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皇帝亲政,索尼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