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野
自然地理以草原和沙漠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以小畜和骆驼为大宗的阿拉善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有为当地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阿拉善民歌(尤以阿拉善八大民歌称著),有回族人民喜欢的花儿,有从宫廷乐队中传来的古筝(雅托克)和扬琴,有从新疆传来的弹拨乐器陶布旭尔,有从甘肃传来的民勤秧歌,有京剧,有晋剧,有秦腔,还有南寺与北寺的宗教音乐。再往远些说,早在200多年前,京城的皮黄腔就曾随着下嫁的公主流传到这广袤的草原上。眼下,乌兰牧骑的歌舞,又为阿拉善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所有这些,构成了阿拉善盟音乐文化的体系。本文拟就民歌、秧歌、戏剧、乐器四个部分简述之。
一、民歌
阿拉善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区特点。它的唱词质朴无华,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流畅,不善修饰。就体裁而言,有辽阔壮美的长调民歌,如《神圣的阿拉善》《高高的阿拉善》《查干套海》《赛西雅勒跃日勒图》等;也有节拍整齐,结构方整的短调民歌,如《银德日玛》《比它更要甜》《召庙之北》等。就题材内容而言,有赞歌和颂歌,如《乌日斯颂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等;有思乡歌,如《想念》《父母之恩》《回家去》等;有赞马歌,如《花白马》《棉花般的纯白马》《枣骝马》等;有嫁女歌,如《嫁女歌》《出嫁歌》《今日去他乡》等。有情歌,如《夺走了我的心》《多情的眼睛》《等待》;有酒歌,如《欢乐的酒宴》《轮番酒之歌》《敬酒歌》;有风俗性民歌,如《四季歌》《十二属相》《老汉和小鸡》;有讽刺歌,如《无可奈何的乌审》《大走马的筛铃》有宗教性歌曲,如《前世喇嘛的佛教》《报应》《戒律》等下面举出两首民歌为例,以佐正文。
附歌词: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是我们难得的故乡。
漫漫香火是虔诚的信仰,太平美满是我佛的祥光。
廉洁理政是今朝的美德,勤奋努力是为民的规章。
坚定的信念是我们的支柱,群集的密林是树根的屏障。
漫言长语忌讳的是轻薄,酒歌盛宴期盼的是欢畅。
千言万语需要的是简略,众多亲友难忘的是忠良。
尽情讴歌凯旋的欢乐,群起迎颂雄健的少壮。
太平欢乐是今朝的恩赐,万众共享这无穷的安康。
因寰宇世道常变故,望我佛保佑福无量。
(思沁巴图赵良成搜集整理魏巴特尔翻译)
这是一首古老的阿拉善民歌,堪称“阿拉善八大历史民歌之首”宽广的音域(6—5共达14度)悠长的节拍,伴以五声音阶构成的旋律,形成了这首民歌独特的韵味。这首民歌虽然标定的节拍是(4/4 5/4),但实际上还是一首节拍自由的长调民歌。
歌词:
一 草滩丘梁身上驮,高山峻岭头上擎,身软个小太可怜,威力却使神鬼惊。要问名字怎样叫?人生一世常念叼,十二属相排第一,白鼠神在牙如刀。
二 两角能把云撕来,草滩沙漠任意踩,力大无穷翻大地,一生无比献粮奶。要问名字怎样叫?人生一世常念叼,十二属相排第二,黄牛成神也应该。
三 为王在那高高山,一身披挂黑斑斑,下山出林毛色变,一身威风全不见。要问名字怎样叫?一生一想心也玄,十二属相排第三,猛虎神通在山崖。
四 草丛深处居洞穴,红灯一双照四周,若闻风吹和草动,白光一道捉不住。要问名字怎样叫?遥望月宫有玉树,十二属相排第四,嫦娥怀中抱玉兔。
五 九天万里任来去,耕耘播云润寰宇,腾云驾雾下凡来,也是人间帝王驱。要问名字怎样叫?人生一世常思议,十二属相排第五,飞龙神通自如意。
六 一身好本领,草尖上飞行,弯曲似草绳,看见胆也惊。要问名字怎样叫?三年以后不安神,十二属相排第六,花蛇又名称小龙。
七 水草野滩任它走,见得人儿四蹄飞,鞍鞯齐全有多美,走起碎步如流水。要问名字怎样叫?来到草原还问谁,十二属相排第七,骏马千里一日回。
八 好似白云铺地下,粪蛋粒粒满地撒,男婚女嫁不可无,宾客临门全靠它。要问名字怎样叫?必须来到牧民家,十二属相排第八,绵羊声誉满天下。
九 相貌似人本多枝,性同烈火不可欺,机警灵巧世无双,穿山越林如平地。要问名字怎样叫?它和你我论兄弟,十二属相排第九,金猴敢把玉皇欺。
十 满地禾谷贵似金,一粒不少全扫清,日月东升又西落,天天不误常报名。要问名字怎样叫?门前额吉点头笑,十二属相排第十,金鸡独立姿娇娇。
十一 忠心不变好伙伴,把门守家常叫喊,人来人去如流水,迎客送宾它在先。要问名字怎样叫?你先看看大门前,十二属相排倒二,黑狗又称口笑天犬。
十二 污泥浊水它喜欢,龌龊脏脏更不管,摇摇晃晃乱哼哼,人人见了人人嫌。要问名字怎样叫?你看贪吃木槽边,十二属相为殿军,脏猪又名猪八戒。
(思沁巴图 赵良成 收集整理 魏巴特尔 翻译)
这首民歌,旋律紧凑,结构方整。从唱词的内容方面看,显然又具有农区生活劳动的一些得点。
笔者在牧区采访时,还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即把流行于汉族地区的一些民歌填词演唱。如将流行于陕北的革命民歌《解放区的天》填上祝酒歌演唱,并将个别腔节作一番更改润色,自是别有一番风格特点。曲例从略。
二、秧歌
阿拉善秧歌,非本地蒙古族人民之特有。而是因草原放垦时由甘肃、宁夏等地的移民带来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且以民勤秧歌为主,后逐年沿传,发展至今,并主要流行于巴彦浩特(现阿拉善盟府所在地)。
旧时每年正月,定远营各商号都要筹款组办秧歌,就连王爷府也不例外。秧歌主要是高跷与旱船。高跷一般为12人表演,着彩装,化妆,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分别扮演某个典故中的人物,如小二哥、渔婆、俊锣、轿夫等。而且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固定唱词,另外两只旱船也有专门的唱词。高跷与旱船表演时,可走街串巷表演,也可在某家院内或字号(商店)前定点表演,加锣鼓打击乐器。
下面是几段扭秧歌时唱的词,附之以飨读者。
小二哥唱:
谁说我小二哥性情骄,手提上花篮脚蹬高跷,
秃头和尚傲,傻公子高老撮子飞眼,纽嘴子漂。
渔婆本是英俊女,渔翁好比姜太公,
打柴的樵夫是忠孝第一,卖膏药的先生能治百病消。
俊锣丑锣是女中贤册,二花鼓他本是英俊豪杰,
如若不信你来看哎咳,哪一个不是梁山好汉哥。
渔婆唱: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莺莺红娘,
三请张生来赴宴,四鼓无人跳过花墙,
五更天明老夫人知道,六花瓣拷打莺莺审问红娘,
七擒问出交情事,八月中秋莺莺降香,
九月张生去赶考,十里亭哭坏了莺莺叹坏了红娘。
俊锣唱:
墙里裁花墙外开,对对蜜蜂采花来,
蜜蜂见花双展翅,花见蜜蜂搂抱怀,
蜜蜂好比男儿汉,花儿好比女裙钗,
二人正在交情处,西北之雾降雨来,
打得蜜蜂团团转,打得花儿落尘埃,
若要夫妻重相见,除非是蜜蜂重生花儿再开。
旱船歌
东指东洋东大海,西指两天老龙潭,
南指南海菩陀岭,北指北冰林荫坡。
要知此船是谁造,王母娘娘下凡来。
天上棱木做船底,地下楠木做船舱,
九天仙女雕成画,珍珠玛瑙玉栏杆。
八洞神仙船里坐,王母娘娘掌舵来,
要问此船那里去,漂洋过海到西天。
(布音爱立布吉呼口述)
三、戏剧
京剧的传入京剧在阿拉善的历史,要算最长了。早在阿拉善第三代王爷罗布藏多尔济时代(清乾隆二十二年以降),罗王被朝廷封为世袭亲王,福晋就曾从北京带来了由汉、满艺人组成的簧腔班娱乐,每逢佳节喜庆、百岁寿诞、婚丧嫁娶之日,都要请这些艺人们表演一番。到第八代王多罗特色楞时代(清光绪三十一年以降),京剧已经首先在北京形成,并在京城的戏剧舞台上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从小在京城长大的多王、福晋及其随从们,也很喜爱京剧。他们不远万里地把艺人从京城请到草原来,并购置了全套衣箱(戏装)。这些京剧艺人在定远营居住了一年多,而且挣了很多钱。后来,终因生活,不习惯,各自散场了。民国7年(1918年),爱好戏剧的五爷(多王的五弟)组织府内的奴婢们办起一个自娱班演唱京剧,但没多久也散了。那个时候,经常上演的剧目主要有《彭公案》《施公案》《包公案》《清风亭》《薛仁贵征东》等。艺人已多不得考。
山西梆子在阿拉善民国12年(1923年),北公爷塔旺策林从外地请来了擅长山西东路梆子的宝三旦、李富贵、李天贵三位艺人,并在本府内挑选了三十几名相貌端正、手脚灵便的奴婢学戏,他们白天侍奉主人,各务其事,晚间集中习艺“打戏”。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凑和着能演戏了。因为这个戏班是北公爷用以自娱的,并不公开营业演出,所以称其为“自演戏班”。但有时在庙召公演,任人观看,不收费用。
这个晋剧班的演员虽然功底浅,但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其中以司鼓王兴、二保、板胡张作兴,演员舒哥、金阿哈、王万友等小有名气。经常上演的剧目如有《五雷阵》《摩天岭》《黄河阵》《麒麟山》《黄鹤楼》《甘露寺》《伐子都》《灯棚失子》《牧牛圈》《明公断》《盗九龙杯》《三岔口》《草船借箭》《八大钅龟》等。
“新华剧社”始末阿拉善汉族人多为甘肃民勤人,爱好秦腔。民国31年(1942年),定远营镶牙匠张作兴云集了一批秦腔艺人及爱好者,在定远营组办了一个专唱秦腔的戏班子,取名“新华剧社”。他们还自筹资金,在二道河西头修建了一处能容纳400多人的戏园子,兼作为剧社的下脚处。
这个剧社是班主制,演员按技艺高低打分,衣及其他设备也入股分红。而且,剧社还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该剧社中有部分艺人曾是甘肃、宁夏等地“新民社”、“觉民社”、“尚友社”等班的科班子弟,个人业务水平较高,所以这个剧团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小有名气者女睛衣吕金叶,花旦张金兰,武旦李花婷,须生汪风鸣、小生吴玉中,花脸王常福、朱志九、小丑白干板,司鼓刘三成,板胡高正明、魏四秀等。经常上演的剧目,其中成本大套的“连台戏”,如《蝴蝶杯》《玉堂春》等,能演40多天(场)。其他经常上演的剧目还有《五雷阵》《刀仙阵》《黄河阵》《朱仙阵》《绝龙岭》《兵发岐山》《渭水河》《出五关》《火烧棉山》《回荆州》《祭东风》《虎牢关》《五典坡》《南天门》《打镇台》《闯宫抱斗》《纣王降香》《杀妲己》《烙碗计》《苏获进女》《文王访贤》《姜子牙封神》《姚黎刺庆》《于让刺袍》《荆轲刺秦》《吴越逃国》《卧薪尝胆》《雷炮行兵》《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三请茅庐》《凤仪亭》《夜战马超》《玉虎坠》《大报仇》《访宁夏》等。
该剧社演出的旺季是每年冬春。冬季进戏园子,春季由各商号或王府约请剧社唱庙戏或会戏。每个庙戏唱3天,酬金100元,由东道主负责吃喝接送。夏季是演出淡季,艺人们无事可干,三五结伙去外地搭班短期演出,深秋返回,年年如此。
民国34年(1945年)底,为了给马鸿逵祝寿,将此剧社调往宁夏唱堂戏。后因内战暴发,此剧社再也没回来。但此剧社在定远营扎根4年,已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业余爱好者和基本观众,并为将后秦腔在阿拉善和河套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乐器
流行于阿拉善的乐器,就使用范围与流行情况而言,主要分两大类,一是流行于民间的乐器,如陶布旭尔、雅托克、胡拨斯、四胡、马头琴、扬琴、笛子等,其中雅托克(古筝)和扬琴是由第二代旗王阿宝的福晋艾力根公主从京城带来。另一类乐器是流行于寺庙中的乐器,有大号、伊肯、咸角篥、唢呐、宁萨、令布、笛、三弦、笙、扬琴、雅托克、管子、四胡、缸令、九音锣等。
铜笛以黄铜铸成,全长35.2厘米,直径1.6厘米。
本文的纂写,曾蒙朝格图、魏兆福(布音爱立布吉乎)同志给予热情帮助,特此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