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8871700000143

第143章 宁夏至定远营捷径——苏峪口小路

范立宪

宁垣与定远营之间的道路,除了宁定大道以外,还有一条捷径,即“苏峪口小路”。该小路径直穿越贺兰山七十二隘口之一的“苏峪口”(宿嵬口),较“宁定大道”的路程短近百里,故“捷径”之谓是恰当不过的。

据说,此条捷径自定远营城建成不久的乾隆年间即开始形成,是由阿拉善旗牧民过山驮粮踏拓的。显然这是与定远营城的座建有关。

苏峪口小路全程只有77.5公里。尽管此途中部的山岭一段山道崎岖,坡陡路险,使人望而生畏,但除车夫叹憾而罢外,其他行人驮户都是愿从此道的。难一时而辞长途,其何乐而不为。走宁定小路,一般两日可尽。若有急事,破晓时乘马上路,夕阳西下时即可到达。宁定小路如此近捷,所以在清、民时期曾能得一时之盛名。即使到建国初期,此路亦仍是人来人往不失前情的。

苏峪口是贺兰山诸多隘口之一。在定远营建城碑文中有“控兰塞七十二处之隘口”的记载,这是指定远营城府对贺兰山诸口的收控作用的,而在《小方壶斋舆地丛抄》里的《贺兰山山口记》一文中,却明确记有“口巨者三十有七,小者复一十有奇”(此四十八口之数与碑记相差二十四口。据书文内容分析,余数是包含在外口、中口、里口之一算中)。在“口巨者三十有七”的列举中就有这“苏峪口”之名,再依“苏峪口”位居贺兰山中腰之大山中,可见“苏峪口”为大口、巨口无疑。

苏峪口历属宁夏地区,在贺兰山东侧入山处。入苏峪口向北翻经贺兰山分水岭,即可下至与苏峪口隔山相对的贺兰山西麓沟口“樊家营子”。和宁定大道三关口一样,阿拉善旗王府在樊家营子历来也设有防卡,以作安全及防禁之用。

苏峪口至樊家营子一段是贺兰山东西之重要孔道,其不但历为兵家扼守必争,且又是关内外蒙汉族人民之间友好通益的重要渠口。以这段为至难至要的宁定捷径自被踏通之后,沿路行人络绎不绝,有赶驴骑马的(驼不能行),有肩挑脊背的。人们运物贩货,走亲访友,大行此方便之路,致使曾一时期的宁定小路上的景象倒大大繁盛于宁定大道。阿拉善旗王府雇人从宁夏购运物品,亦多走这条小道。据说在清末民初时期,宁夏地区有一姓安的“脚户”(专以受雇驮货谋生),养骡四五头,专为王爷从宁夏驮运食品。

宁定小路除山中一段比宁定大道坡陡,崎岖难行外,其他地段与大道地貌基本相同,多为冲积型沙砾平原。此路从定远营南大街始,过南梁、三棵树,20公里至樊家营子。此一段虽因山势路倾西北,但地形平坦,一无流沙淤道。此段路途宽平,不唯驴马可任意行走,牛骡大车也能通行。从樊家营子向东南,即开始爬山。说爬山却也不是登崖攀藤,是有山路的,不过是坡大路高而已。爬山5公里至半山腰上的黄土窑子(也是此座山峰的名字,蒙名为“沙勒库特勒”。此山远看状如马鞍)。此处路南一侧有土窑洞两间,为私人开设的店房,供往来行人住宿和休歇。路北一侧煤层浅露,亦有私人傍山而挖的窑洞,供采煤住用。由黄土窑子过小路最高部段,稍下东坡,2.5公里则到树头摇。从树头摇向东南下行2.5公里可到石灰窑,再行5公里则到苏峪口。在苏峪口,不但有私营的客店,而且有宁夏政府的专设税卡,行者亦可在此休歇或住宿。走出苏峪口,即进入宁夏平原。这里地面更为平坦,道路随山势向东倾斜,车辆于此通行更佳于山之西麓。由苏峪口东南行12.5公里达镇北堡,这里是川区村落,房舍较多,也有私营客店。因为此处较为繁华,食宿更其方便,所以往来行人大多在此投宿或大歇。由镇北堡继续东南行,20公里至新城,又折东10公里即达宁夏府。

沿宁定小路向宁夏流动的货物,以阿拉善牧区各种皮毛和贺兰山山阴之椽檩为主;从宁夏向西入蒙地的货物则多为米面、饲料及日用百货。宁夏与阿拉善西北这两大农牧要区,本来农牧产品的货运潜力是很大的,蒙汉民族之间的交益情谊也是很深挚的,但两地之间毕竟有大山阻隔,车辆驼骑不能行,驴驮马载也有大限,故而必然影响货物的大量运输,必然影响各民族间的更好通融。因而为适应人民生活需要,平辟这一捷径,确实是宁夏、阿拉善两地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的热切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将宁定捷径改建为正式公路做了应有的努力。1955年5月、6月份,宁夏交通局拨款13万元,由宁夏、阿拉善旗两地政府调集民工100多人,对此路的改建做了一次尝试。这次改建,耗费了不少人力。初修的山路,坡度仍然很大,远远超过汽车爬坡的适应能力。故在工程验收时,作试行的重吉普车只能爬到半坡,不得已,只好由许多人手推肩抗地把车推至山顶,然后汽车才顺山坡下到定远营。先后两次试行都未成功。当时随车踏看路情的有宁夏交通厅副厅长李平、工程师李耀章及阿拉善旗交通局局长王励德等。这次苏峪口小路改建不得成功,主要原因是当时技术力量及资金不足。这次改建实用资金6万多元。因尚有资金远远不及攻坚所需资金,于是再修只得告罢。自这次改建失败后,汽车再没过苏峪口“问路”,“小路”也照行骡马。近30多年以来,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随着银巴公路的一次又一次改善,宁夏至阿拉善旗间的物资便逐渐主要依赖汽车从大道载行,而苏峪口这条曾经极享盛名的捷径却越来越变得马少人寂鲜为人知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的进步。不过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更进一步发展,苏峪口小路还是要成为捷径的,只是,那将会是完全不同于此前的一种形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