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8871700000145

第145章 瀚海长途——包头至武威路

李万禄

著名的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衣连带接,绵延千余里。在这广袤的瀚海中,久有众多的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这里的人们不但建设了这人类社会的一角,并且踏辟出一条又一条沙漠之路,千里长途——包武路即是其中之一。从表面上看,包武路是武威至包头间的路,实际上它是整个河西走廊通向内蒙古包头、绥远(旧时亦称归化城,即今之呼和浩特)一带道路的代表性名称。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人们对这一通道又习称为“包绥北路”,因其在北而又取向包绥;包绥位居河套,河套俗称“北套”,向东北去河套的商客行人又被称之为“走北路”。在这条道路上往来的主要是骆驼商队,其次是赶驴的脚户以及徒步跋涉的各种行人。道路的很多地段也可通行木轮大车。包、绥是商道中转站,尤其包头又是黄河岸边的水路码头,众多的商队聚集在那里。那里货物堆积成山,同时又可疏向四方。因此,包头是内蒙古中部最重要的交易市场。

包武路,历史悠久,在水路交通尚未大力开辟的古代,北路便是我国北方通向西域的“丝绸草原路”的主要区段。西汉时期,北方匈奴部族通过武威或酒泉而入向河西走廊大多要利用包武路段。因此,包武路在历史上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的作用。

一、道路概况

包武路是华北连接西北的交通纽带。道路由西南向东北通过民勤盆地,经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西沿的戈壁地区北上。此路东西斜向,与南北诸条插线纵横交错成一网带。在阿拉善地区的哈拉毛台,大水沟、图库(克)木和接近河套的太阳庙、七块子等地点,由于客商、驼户目的不同,去向有别,道路便多有分岔。在狼山阴山地带,道路又有前山、后山和南路、北路之分。诸多行人在至于这些分岔地带,可各从所适,有抄捷径去黄河渡口将驼运改换成羊皮筏子水运的;有走人烟较多,住食方便的河套平原的;有赶草场绕道后山,不辞艰难路远取利于骆驼放牧的。然而不论何种分途,最后均归结至包、绥二地。阿拉善是西北通向华北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包武路大部分区段又在阿拉善旗境内,沿路主要站口设有兵房、税卡以及汉商的货栈,客店草料场等。这些站房扼据在道路的要冲。一个时期,俄国、瑞典、日本等外国旅行考察家也不时出现在包武路这条驼运道上。

包武路沿途均生长有旱生、半旱生植物,植被率一般在30%以上,这些植物可供各种役畜自由采食。狼山、阴山之后,植被率较高、植株繁多的好草场,大帮驼队多走山北路。不同行业的商队一般不愿合帮,以免出现饮水拥挤争抢草地等不应有的麻烦而影响进程。一般驼队驼数多在200峰以下,军商、洋行驼队则较庞大,驼数多达三四百峰,有大帮响铃之势。一些少量的自运蒙驼往往是离道孤行,越站歇息,以避免与其他驼队的接触纠缠。包武路沿路一般水源不缺,各井泉水中虽然矿化度不同,有淡有咸甚至味苦,但都可供人畜饮用。包武路上无水戈壁远不过百里,驼队毋庸其说,即便是那些赶驴脚户,单独行人,也不必存在前不沾井,后不靠店之忧虑。

二、线路细及

(一)包武路

从武威通过民勤盆地,过沙碛、沼泽,翻越丘陵、麻岗,进入河套平原到达包头。此路线的站点里程情况是:从武威计始,35公里至蔡旗;25公里小口子;30公里头井子;35公里小井子;40公里团山子;35公里死红柳井;25公里白疙瘩;30公里白马岗;35公里深井;20公里下力马山;25公里可波浪海子;20公里河北道;30公里哈拉毛台。此路段计13站,385公里。自哈拉毛台以东,包武路分南北两条,一条向东走阴山之前,可称南支路;一条向东北,走阴山之后,可称北支路。南支路自哈拉毛台始,30公里马莲泉;40公里三个井;又40公里牛毛泉;30公里大水沟;又30公里图库敖包;从图库敖包向东进入巴彦淖尔盟地界,到太阳庙便进入河套平原,再沿狼山,阴山山麓,途径乱水泉子、柳树泉子,东西皮房、小余台、大余台等站,最后到达包头。南支路20站,长660公里。北支路自哈拉毛台始,40公里巴音温都尔;30公里红古尔玉林;35公里图库(克)木;从图库木向东进入巴彦淖尔盟地界,沿后山草地经苏宁乌苏、兵房子、哈沙图、海流图、羊肠子沟,大余台等站到达包头。北支路亦20站,长705公里。从武威到包头共经33站,近道全程1045公里,快速行走1个月可达。

(二)张掖插线

从张掖向北再折东偏北行,沿北大山、雅布赖山的南麓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部边缘,穿行盐湖、碱滩、草地、戈壁,绕过狼山、阴山到达包头。此路的站点里程情况是:从张掖计始,15公里至山丹桥;27.5公里托石子;35公里转嘴;50公里西井;37.5公里麻山井;40公里含水;30公里沙石滩;25公里北双疙瘩;35公里贡湖士冬;45公里雅布赖;20公里白石头;25公里肋巴井;30公里牛泉;20公里套海;25公里可波浪海子;从可波浪海子入接包武路。插线部分计15站,460公里。商旅若从张掖出发接道包武北支路到达包头,则需经37站,1215公里,全程一般37天可到。此路站点较多,运行方便,无特殊情况毋须劳站,若赶站快行,可以提前数日到达目的地。

三、运输情况

清末民初,西北地区交通十分落后,这大大影响了这一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一些东去北京求学的人,因无汽车可乘,不是绕道搭乘西伯利亚的火车,便是乘坐黄河上的牛皮筏子,顺流而下,冒险航行。基于这些情况,西北与华北的物资交流,商品贸易,长途运输,大量的还是只得依赖骆驼进行。清朝开国以后,康熙皇帝励精图治,对内重视安定统一,发展社会经济,对外维护国家主权,抵抗侵略,有效地遏制了来自海上和沙皇俄国的殖民扩张,以至到乾隆皇帝初期和中期,国势达于鼎盛,使得这100多年的历史被誉称为“康乾盛世”。就在这个盛世时期,山西之太原、大同、汾州,河北之天津、宣化和张家口等地的商人组成了所谓“西帮”商行。他们的货栈和分行遍布于内蒙和河西走廊的各个要塞。西蒙地区的贸易中心是在定远营和百灵庙两地,河西的贸易中心则是武威和张掖。在京张、京包铁路相继通车以后,英国天津洋行的臂爪又伸向青海的西宁、湟源及甘肃的临夏等地,以便掠夺西北的羊毛。接着美国、日本外商又进入了内蒙古草原。自此,方兴待起的西北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旋即衰败下来。长期以来,包武路上东西往来的物资主要有畜产品,粮食、布帛、棉花、药材、茶叶、烟酒、日用百货、家具器物以及鸦片、军火武器等。现就其主要物资的运销情况分述如下。

(一)驼羊毛

驼羊毛是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的主要畜产品,也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其多数出口国外,被西方制成毛线、毛呢等,回过头来,再向中国进口,以便从中牟取暴利。以西蒙地区来说,各帮商行,通过他们在苏木、巴格设立的分店(亦称扎子)进行驼毛、羊毛等物资的收购。他们将蒙汉牧民需用的商品,先以赊销放贷的形式记账售给牧民,再于畜产品收获季节进行收购结账。在商品与其他物资的贸易上,多以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对于以钱购销的商品,多用银币、铜币,纸币则很少使用。各商号都有自养的骆驼,自成商队,每号有驼少则几十峰,多则数百峰,可随时转运商品物资。他们把货物先集中于总行,再行分发。分店除养驼外,也养骡马牛羊。当许多牧民以一年的驼羊毛收入不足以抵销所购买的商品时,还得拿出骆驼、牛羊顶付。因此,草原上的商号,既经营商业,又经营牧业。以民国30年(1941年)前后定远营的大商号“祥泰隆”在树贵的分店为例,平均每年收驼毛5000公斤,羊毛1000公斤,骆驼几十峰,牛七八十头,骡马三四十匹。仅定远营大一些的商号,在各地设的分店就达四五十处,这样在阿拉善地区也就形成了一个商业网。武威、张掖地区所有的山西、陕西、河南各商帮以及当地各大商号所收购的畜产品,主要是祁连山一带牧区的羊毛和珍贵兽皮。在收购季节,商号派人驮货进山,直接向牧民交易。其畜产品的大多数则是由二道毛贩子,从牧民手中购回后,驮送商号,交易以货币为主。各大商号除自有的商队外,还雇专运驼户。秋后收购季节,是骆驼膘肥体壮、起场使役时期。集中于各大商号的羊毛,便起运发货,这时,人们又听到了包武路上的驼铃声。

清末民初,英国在天津的新泰兴洋行,在甘肃的河州(今临夏),青海的西宁、循化、湟源等地设庄,以收购羊毛为主,以收购皮张、肠衣、药材、猪鬃等为辅。河州庄除收购河州一带的皮毛外,主要管辖甘南藏族牧民的皮毛收购。从甘南一年收购的羊毛总量约在72.5万公斤,被全部运到河州集中,再由河州运至永靖黄河岸的孙家嘴,然后雇用牛皮筏子水运至包头。每筏载重三四万斤不等,水手10人以上,牛皮筏上插有英商、德商的白旗,上书“保护”二字,并有英文或德文。羊毛启运时,散布在上下百余里河面上的无数毛筏,一齐行进。浩浩荡荡,情势甚大。沿河一带税局人员见有洋行旗帜,不敢查验,任其通行。但黄河峡多水急,一遇不测,筏翻毛沉,水手逃命。青海西宁、循化、湟源等地的羊毛,多以骆驼驮运,沿着阿拉善蒙旗上青海喇嘛寺朝拜之路,到达武威便接上包武路,运到包头。返回时部分驼队再驮上水上用过的牛皮筏子,这就叫“沙漠之舟”驮“水上之船”。

另外,从价格上,帝国主义对于西北地区的掠夺更是惊人。羊毛的收购价格,一开始就被洋行压得很低。清末每百斤只值1两8钱白银;民国初年,每百斤为2两七八钱,民国3年升至三至四两;民国4年虽曾陡涨了一次,却旋又降落。民国7、8、9三年时,羊毛价格维持在白银七八两之间,无多大变化。然而,在民国1年至3年期间,天津羊毛的销售价格,却是每百斤白银30余两至40两;民国5年至9年,上升到每百斤50至70两,与河州收购价格相比,洋行获利已近十倍。这还只就原料转销比例来说的,若是羊毛经外商略作加工,仍以河州羊毛价格比算,则要用羊毛3500公斤,才能换到进口羊毛线100磅,其利差约为78:1.

(二)甘草

甘草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宁夏甘草以味甜、质优闻名中外。曾一时期,宁夏甘草就包括阿拉善地区与杭锦后旗一带的甘草。河西甘草产地甚多,有敦煌、安西、玉门、金塔、酒泉、张掖和民勤等县。民勤甘草仅次于宁夏,河西其他各县的甘草因构质松软,容易出水发黄,谓之“黄草”,质次。由于甘草用途广泛,所以商情很好。既能出口,又可内销。民勤每年发运包头的甘草在500担以上(每担150公斤),出口的称为“天津”,根细质次的刮去外皮称“白粉”,转销南方。每年发运在包武路上的甘草数量不少。因甘草不同于其他物资,可驼运至阿拉善大水沟,再插道直去河套七块子。因那里设有大生号的税卡和甘草经营站,在上过税和办理过转运手续后,便可辞去驼运,通过人工河道入黄河到包头。

(三)茶

马合盛茶号,经营西北茶业,总栈茶庄设在兰州中山路。其兴旺发达于清朝中叶,马合盛本人被号称为甘肃百万富翁。为解决运茶工具,马合盛在家乡(甘肃民勤县)大量饲养骆驼。据说他仅白骆驼就有300峰,马合盛茶号至清末时,因给清廷捐献10万两白银,皇帝以护国员外郎诰封赀政大夫,官是封大了但经济实力却大亏,故逐渐衰败下来。马合盛以售湖南茯茶为主,不营别业。他以自养的骆驼组成运茶商队,先从兰州发货运至内蒙古定远营和百灵庙等地各大商号,再运转各分店经销。茯茶因叶多、茎少、坚硬、味美而著名。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蒙古族,除包头的川茶、米心茶外,喜饮马家老茯茶。茯茶每块2.5公斤,上印“大引商人马合盛”(大引:引,旧时官方颁发的货物运销凭证;大引,此处有自诩意)字样,民人是以马匹、皮毛、药材等易得茯茶的。马合盛茶号经常派有文化的主事“掌柜”,到牧区了解用茶民族的生产、生活变化,以达到购销两旺的目的。并且因为商风较好,相互信赖,故能以茶为媒促进商号与牧民间的友好关系。有些小的民族纠纷,清政府往往指令茶号出面调解。马合盛茯茶每年输入内蒙古、宁夏者在5万公斤上下。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日本占领了汉口,封锁江岸,江南的茶叶大量运往日本,马合盛茶号停止购集茯茶,转事还债及微销库存,从此再未兴起。与此同时,甘肃所有茶商之事业亦逐渐衰退。自这以后蒙古族所喜饮的老茯茶,也多改为川茶了。

(四)鸦片

在清末至民国期间,甘肃穷困,百姓生活拮据,而政府的苛捐杂税却屡增不减。清宣统年间,甘肃财政困难,藩库无存,因此陕甘总督长庚对鸦片采取放任态度。种、运、销、吸一概不禁,以收烟税,挽救危机。农民亦因种烟既能增加收入,又可以填统治者之欲壑,于是相率种烟。当时甘肃产烟甚多,陇东一带的烟土运销山西、河南、河西地区的主要产烟县份是永登、古浪、武威、张掖、民勤等。在鸦片种植兴盛时期,有的县区的植烟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烟土在百万两以上,致使一时间出现遍地罂花,烟馆林立的异特景象。武威所产“水浆”烟最负盛名。河西鸦片除在当地“烟馆”(既吸又售鸦片的所在)、“烟灯”(只吸不售鸦片的所在)销售外,其大宗运销包、绥,运转津、沪。所谓“五凉货”的“水浆烟”,因其制造“白面”(从鸦片烟浆中精炼出的一种白色粉状物)时出货多,所以大受欢迎。在从清末到民国29年的30多年中,包武路,简直成为一条贩运鸦片的专道,军商,民商、小烟贩子、驼帮、马帮、驴脚户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宁夏、绥远政府,紧抓鸦片过境税(这是财政上看不到的大收入),在道路的要塞,如可波浪海子、哈拉毛台、大水沟、图克木、羊肠子沟和百灵庙等处,驻兵丁,设税卡。对于鸦片烟税,政府要收,王爷也要收。百灵庙的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所主持的蒙政会和晋绥决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争收鸦片过境税。一些小商小贩,多数绕道偷行,躲避税卡。包武路的繁华,巨商豪富的经由,使得盗匪注目,他们明抢暗偷,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这条道路难得安全。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甘宁青长期被“马家军”(系马鸿宾、马鸿逵、马步青、马步芳四军阀)割据,这个时候包武路亦为其使用。除西宁至拉萨的线路外,“马家军”物资的主要运输线即是包武路。他们每年用骆驼起运黄金、白银、鸦片等,银元1万元、黄金数千两的运务动辄可行。马家派遣军队,大量贩运鸦片于阿拉善、包头、绥远、天津一带,以换取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他们分设在京沪陕甘各地的办事处,历来也担任着以重价收购枪支的任务。驼运道上的鸦片,装在写有“军火”字样的箱子里便可畅行无阻。不仅如此,押运货物的马家军兵还以各种手段盘剥道路上的牧民,商贩和其他行人,甚至随意抢劫。

四、商旅保镖

清代有武艺的人,受雇于富商大贾、达官贵人,为其保护财物和人身安全,被称为保镖。西北地区,地主庄院多以堡寨防范,因此保镖亦称保庄。包武路,一时期因匪盗猖獗,商旅往来减少。很多驼户,畏于道路艰难,改事河西短途运粮或走泾阳、翻汉中运货。这便影响了阿拉善、宁夏、绥远的物资运输和税收。民国5年(1916年)以后,甘肃禁种了一个时期的鸦片。这时新疆西部哈尔湖附近大量种烟,当局亦无禁令。新疆烟土由回族“马客”运到哈密,再转运河西。后来在甘肃出现了所谓“保镖局”,由商人将烟土封箱点交与镖局,在按箱付给保镖费后,经由镖局的镖车起运,到指定地点再由镖局点交与商户。镖车一次出动10辆,有镖客多人,荷枪佩刀,插旗呼啸而行。为保道路安全,绥远商会组织了“保商团”,分驻归化城、武川、百灵庙、哈沙图等要地。因保商团的收入要分成上缴地方政府,所以也得到政府承认。保商团多是地痞流氓一类的乌合之众,有些是“洪帮”分子。他们对不实行保镖的商客在其遭受抢劫后,不但不同情相助反而坐地分赃。因此,一些土匪也入“洪帮”。这真是“商通九州、贼通九州”。实际上“保镖局”对大商贾的货物尚能实行保护,小商贩的货物还是很不安全的。

民国29年(1940年)以后,西北地区鸦片烟的种植,已彻底禁绝。而包头一带的萨拉齐等地,存有很多陈货返销河西。并有很多假烟混销,这使很多偷贩鸦片的人,破产于包武路上。

包武路,是历史留下的一条深深的驼道印,它横贯于阿拉善地区的中部,它曾效宜于西北人民。今天,它虽被时代的车轮所改观,但我们是不能忘记给它留下这历史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