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子罕》篇和《先进》篇,都有“子畏于匡”的话,提到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卫国的匡邑,被当地的重重乌黑起来受困逼的事;可惜都只有寥寥的一两句话,语焉不详。
原来匡邑人早些年曾经受到过鲁国人阳虎的残害,对阳虎恨之入骨。孔子是鲁国人,外貌又长得与阳虎相似。匡邑人错把孔子认作是阳虎,所以这才发生了误会,围困了孔子一行人等。关于这事,倒是《庄子·外篇·秋水》中有一段较为详细的描述,可以约略见到孔子的风采。
书中是这样写的:孔子游历到匡邑,卫国人把他重重围困起来,孔子却弹琴唱歌不停。
孔子有一位以勇武有力闻名的学生,名叫子路,起初被冲散了,过了好久才赶上来,急急忙忙冲入重围去。他原本担心老夫子受不起惊吓,不料见到的却是个神采奕奕、谈笑风生的老师。子路不由得诧异地问道:“先生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啊?”
孔子说:“过来吧,我告诉你!我躲避因窘的境况已经很久了,但是总免不了受困窘,这是命运啊!我求通达也很长时间了,而总不得通达,这是时运不济啊。处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受困窘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处在夏桀、殷纣的时代,天下没有行事顺利通达的人,不是他们智谋不足,而是时运造成的,那在水是航行而不避蛟龙的,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上行走而不避忌犀牛、猛虎的,是猎手的勇敢;刀剑交叉在胸前,把死看做像活着一样,这是壮大的勇敢;知道受困窘是命中注定的,通达是时运造的,‘临大难而不惧者’(面临着大灾难却毫不畏惧),这是圣人的勇敢。仲由,泰然处之吧!我的命运是受上天制约的啊!”
没有多久,率领武士的首领进来谢罪说:“我们以为您是阳虎呢,所以把您包围起来了。现在弄清楚了,您既然不是阳虎,那就请让我们谢罪退兵吧。”
临:到;难:灾难;惧:恐惧。
孔子说的“临大难而不惧”的这句话,被概括成一句成语“临难不惧”,也说成“临危不惧”的,意思是面对着危难,一点儿也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