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14

第14章 大明首辅

招手叫来一名太监,朱钲吩咐道:“之前张敏也没有提醒我,宫女、太监还是分开管理比较好,保留尚宫局吧!由万贞儿担任尚宫,宫内女官都归尚宫局管辖。”

沂王宫的事情陈循并不知晓,但这个时候他牢牢的把万贞儿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今后统管内廷全部宫女的尚宫,这可是绝对的贴心人。

门口举措不定的万贞儿收到朱钲的口谕,先是一愣,随后略微有些失望的进来叩首谢恩。

对于万贞儿来说,实际上她并没有奢求过什么,毕竟此前朱见深的只是一个被废掉的太子,地位也许还不如那些分封出去的亲王。

也许过些年,朱见深就会莫名其妙的死在宫里。

万贞儿是一个善良的人,至少现在还是,所以她尽心尽力的照顾朱见深。眼前的结果并没有在万贞儿的意料之外,因为他们相差的年龄太大了一些,科虽然事实如此,真到这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

毕竟宫里的宫女,谁没有偷偷的想过有朝一日变成女主人呢?

不过三年的不离不弃,换来一个宫中可以说是除太后、皇后之外的第一女人,也算是赚大了。而且,有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这三年,相信今后就是皇后也不敢小瞧自己吧!

这一瞬间,万贞儿瞬间明确了自己的定位!

万贞儿的历史……也在这一刻开始改变。

对于朱钲来说,万贞儿就是一个小插曲,瞧着眼前的大明内阁首辅,朱钲静静等待着于谦的到来。

于谦来的很慢,所以在于谦到来之前张敏反倒是诚惶诚恐的过来了。

身为现在内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权臣,张敏自然在宫里有自己的眼线,所以虽然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却是知道,殿下提起自己的时候心情并不是很好。

张敏一进院,就老老实实的跪在了那里,这让满肚子怒火的朱钲瞬间生不起气来,这就是一个可怜人,找他麻烦干什么?

想通了这些,本来应该带着怒火的语气平缓了很多:“宫中那些出宫的太监。宫女,给的是宝钞?”

宝钞?这件事?

张敏一愣,心瞬间放下了很多,低眉顺眼的回答道:“回禀殿下,正是宝钞!”

看到张敏有些无所谓的样子,朱钲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那你可知道这宝钞在外面一文不值?你甘愿今后出宫时,也落到个这样的下场?”

此时的张敏没有半点的畏惧,规规矩矩的磕一个头,然后抬起头很认真的说道:“宝钞是大明发行的纸币,如果内廷的人都不用宝钞,那么谁还会用?”

“殿下,那100石麦和一头耕牛已经足够他们今后的生活,换做奴婢,奴婢只会时时刻刻的感谢殿下。”

“你……”

张敏的这副样子让朱钲根本再无话可说,不过此时,他也暗暗下定了决心,既然宝钞已经变得一文不值,那么干脆取缔就好了,不然留意着它坑朝廷的官员和内心的这些官宦、老宫女?

朱钲再懒得说话,挥挥手示意张敏可以走了,不过在张敏临出沂王宫的时候,补充了一句:“今后万贞儿任尚宫局尚宫,你同她一起操持好内廷。”

万贞儿变成了尚宫局尚宫?张敏很是不可思议,他可是非常清楚皇太子殿下对万贞儿的依赖,虽然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朱见深有当上皇帝的时候,但也觉得如果朱见深有幸长大了 ,必然会把万贞儿收进房内。

不过虽然有些震惊,但张敏还是维持好自己面上的表情,恭恭敬敬的应喏,然后告辞离开。

100石麦、一头耕牛、宝钞……

通过刚才的三言两语,陈循猜到了一些东西,不由内心有些感叹,自己这位皇太子殿下好像还是一个好人。

可是好人是如何一夜之间扭转了局势,掌控了紫禁城,要一跃变成这个帝国的皇帝的呢?陈循很不解。

“陈首辅,对于当前朝政,我有几个建议。”陈循愣神的时候,朱钲突然开口说道。

“殿下您说!”陈循急忙恭敬的回答道。

朱钲没有立即开口,而是看着煮开的铜锅,夹起一片羊肉蘸酱塞进了嘴里,鲜嫩的味道让朱钲回味一番,示意陈循也快吃后才说道:“京中的文官,懂军事之人可多?”

这个时候,一言一词都可能包含着太多的东西,陈循很想稳妥起见,回答的模糊一些,可抬头看到皇太子那白净、有些可爱的脸庞,陈循瞬间清醒了。

他还记得昨晚上,那乾清宫内陈列刀兵的一幕。

虽然皇太子殿下还小、可能是一个好人,但同时也真的可能会杀人啊!

“不多,如于谦于少保这种文官,很少!”

“那么,我恢复太祖时期大都督府的建制,由我担任大都督,陈首辅觉得如何?”

文武分明?提高武将的地位,今后文官再无机会掌管兵权?

太祖时期的大都督府是最高军事机关,统兵权、调兵权都在大都督府手中,而改五军都督府之后,仅剩的只有统兵权,调兵权归了兵部,而兵部尚书,又多半都是文官。

军权对于朝廷的文官们来说很重要,不过……小命都快没了,还要兵权干什么?明朝的很多御史都喜欢怼皇帝(朱元璋、朱棣除外),但眼下的情况不一样,第一朱钲不是皇帝,第二人家现在就是杀了他们,他们也是理亏的一方。

人家以前是皇太子、老爹是皇帝,是他们这一群人拥立了代王当上了皇帝,还让皇帝把太子换了。

这不是一般的仇!

杀了他们,史书上也不会说什么好话,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活下去。

“理应如此!”

想通了那些,陈循的态度自然不一样了,而且他已经决定了,接下来不管朱钲说什么,他都回答这一句话。

朱钲高兴了,他的小命才能保住,甚至官位都能保住!

瞧着面前快要七十岁的老头子,朱钲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面对自己这个“小不点”还要笑脸相陪、卑躬屈膝的,也当真不容易。

实际上陈循也算是清正,至少民间没有什么恶名,算不得什么奸相,吃亏就吃亏在站错了队。

对着陈循笑笑:“我也是这样想的,同样也是这样做的。”

陈循陪着笑笑,然后心中翻江倒海,也是这样做的 ,这句话里面包含的意思可多了去了。

如果只是问问,那么将来还有翻盘的机会,但如果已经做了,那么说明这件事并不是今天最主要的,接下来……肯定还有比这件事更难以让朝廷中的官员难以接受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猜?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要把自己一个景泰一朝的内阁首辅留下?要知道论能力比不上于谦、论资历比不上高谷,这样的情况下这位紫禁城的新执掌者还愿意用自己,只有一个理由,舍不得其他人背锅,而恰好自己够背锅的级别 。

“对于内阁,我有一些想法。”

五军都督府改回了大都督府,内阁自然也要改,内阁明明已经统揽朝廷大权,可偏偏这些大学士们才是五品的衔,五品衔压制正二品的六部尚书?这种搞法朱钲实在是有些不懂。

当然,可能是站位不同吧!太祖皇帝的想法可能也是想要让内阁和六部互相牵制,不过朱钲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只要军权在自己的手里,批红权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内阁的级别如何很重要吗?

朱钲觉得不重要,所以他要改,至少改的内阁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