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41

第41章 天津府

“殿下,它的有效射程为100米,添加了膛线,精准度提升了不少,不过依然有子弹卡壳的迹象。”

“纸弹的制作有些麻烦,一日仅能生产2万发!”

“枪支的速度按照流水线的办法,一日可生产1000支!”

燧发枪工坊一共也不过1500余工人,这个速度实际上已经很不错,朱钲满意的点点头。

“刺刀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刺刀是一大难题,毕竟刺刀的作用是近身杀敌,需要把刺刀刺进对方的身体,一把刀刺进去,即便是很锋利也需要一定的力量。

所以这对于刺刀的硬度有很高的要求,对刺刀和火铳的连接点也有很高的要求,刺刀本身的要求已经能够达到,可是如何连接火铳并且能够承受住刺出的力量,很难!

看到工匠摇头,朱钲想了想说道:“暂时把这件事放一放吧!”

生活用品全套里有军铲,虽然用处很广,但是厮杀时还无法取代刺刀的作用,但是眼下也只能这样。

之所以让放一放,主要是朱钲很清楚,刺刀只是一个过渡用的,当金属子弹研发出来,可连续装填研究出来,刺刀的作用便很小了。

还不如三菱军刺!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问题还在钢铁那边,钢铁一天不解决,那这边研究的再多,也没有用处。

督促燧发枪这边的工匠,还不如督促钢铁那边的工匠。

虽然燧发枪还不具备近战的能力,但是到这样的程度朱钲已经非常满意,而对于新式燧发枪,朱钲按照大明的传统命名方式,命名为龙威!

龙威火铳!

燧发枪之外,天津府的砖窑和钢厂也已经搭建完工,正在尝试烧制第一批青砖和第一炉钢铁。

京营的士兵来到天津府的第一天便围了天津府的卫指挥使司衙门,在卫指挥使司衙门卫指挥使一脸懵中,把他扣押了起来。

随后由陪同而来的东厂番子进行调查,克扣兵饷证据确凿,卫指挥使就地免职,进了府衙大牢。

不过涉及到的脏银并不多,也就是一年半载的牢狱之灾而已。

卫指挥使司衙门进行整顿,不过满额三千余人的卫指挥使司衙门现在仅有一千两百余人,且多半还是老弱病残。

这时候轮到监军出面,由年迈的资深老太监召集“军将”,随后当众宣布大都督府的改制、武勋、饷粮等一系列变动。

撤销军户的身份?哪怕是普通的士兵也有武勋?只要通过考核,武勋就能够提升,武勋越高拿到的饷粮也就越多?

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现在的军户制度还没有完全败坏,可是大部分的军户已经吃不起饭,沦落为武官们的家奴。

不过……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伴随着一声声的高呼,天津府里的官员被唬的够呛,他们看着面前正笑眯眯看着他们的吏部官员,吞咽一口唾液,脸上浮现出谄笑。

宣读完圣谕,接下来自然就是整顿天津府的卫指挥使衙门,由兵部的一名主事出面,简单的对这些老油条/子们进行简单的筛选。

年纪够大的,直接放他们回家,不过好歹也辛苦了这么多年,按照年龄相应的饷粮补偿必不可少,这也是出京城时朱钲的安排。

老兵油子们觉得能够脱离世世代代的军户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可谁曾想竟然还有额外的饷粮补贴。

不提感动的几乎要流泪的这些老兵油子,且说那些被筛选之后留下的,不仅仅能够拿到“丰厚”的饷粮,最重要的是现在无人可用,他们自然而然的有了上进的机会。

筛选之后的年轻士兵进行了一次大比武,如今的情况下兵法韬略先放到一旁,主要还是个人的勇武。

仅剩的500余人里,多少有几名小旗、总旗,在这样的卫指挥使司衙门里,也就是指挥使、千户们才算的上是主人。

其余的百户、总旗、小旗也就是比家奴强一些,照样捞不到什么好处,这也是他们能够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

这些小旗、总旗有的经过比武变成了普通士兵,但有的则晋升成为了百户、试百户,兵部主事再逐一询问,竟然还有两个懂兵法的,虽然只是略懂,但也了不得了。

没说的,先暂代一个千户当着吧!

一切弄完之后,接下来就是募兵了,天津府可不是京城,这里的劳力多达十数万,所以只要待遇高,募兵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卫指挥使司衙门搞定了,其他衙门也不用多说,东厂番子出面,不到两天的时间全部的罪证便摆在了那些脸色苍白的官员面前。

按照京城的规矩,一万两以上的抄家、一万两以下的把脏银补上,然后当普通的老百姓去吧!

同京城一般,不到三天的时间,天津府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匠们在第一天便划定了地方,开始搭建砖窑、钢厂,涉及到利益的几个乡绅很是不满的找到了府衙想要告状,但他们进了府衙便再没有出来。

家里慌张了,各处托关系,可直到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天津府变天了,以往和他们老爷相交莫逆的官老爷们都没了踪迹。

这时候他们再不敢闹事,尤其他们本就不占理,砖窑和钢厂占据的那都是公田,只不过这些乡绅地主和府衙、县衙官员相交莫逆,这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圈占。

天津府就是京城的另外一个翻版,先掌控军队,随后强压罢免官员,提拔身世干净、清白的官吏,广贴告示“招贤纳士”。

改革官学,由京城来的书生担任学正,招收适龄学生、旁听生。

天津府的新任知府正是一名积年老吏,顺便兼职着知府的幕僚,他从未想过自己竟然也有一天能够坐到这个位置上。

考核之后,吏部的官员宣布关于他的任命时,他直接惊呆在那里,浑身颤抖,如果不是吏部的官员还在他面前,估计他已经手舞足蹈。

不过今年他已经五十多岁,很清楚,哪怕不按照朝廷的致仕年龄,他也坐不了几年这个位置。

皇恩浩荡,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这几年的时间,把朝廷的这些新政策好好的施行下去。

天津府也是一个古城,京城来人时,天津府的百姓也被唬的厉害,街道上四处都是东厂的番子、锦衣卫的校尉,一连两日都没有摊贩出来摆摊,直到新知府上任,百姓们熟悉的邻居们当了“官”。

官制改革、官制改革看似影响很大,可真正跳出来的只有那些得利者,也就是书生和那些军官们。

对于普通的士兵只要给足的饷粮,对老百姓只要不增加税收,官制怎么改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而得利者,本应该跳出来抗拒的武官、文官们被一网打尽,接替他们的是原本没有地位的老吏、骁勇士兵,如此……过渡起来自然也就无比的顺利。

各衙门之前干活的实际上也就是这些老吏们,真正的官老爷谁干活?也就是朝廷的那些大员们无法取代,如大学士、尚书、侍郎……其他哪怕知府,吏官们做起来也不一定就比这些正八经科举出身的官员们差多少。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更加的务实。

因为他们不懂作画、写不来一手好字,不太懂得权柄之争,可是他们知道天津府一共多少户、多少田地,现在多少人吃不饱饭,一些铺面的背后都站着谁等等。

这些是真正的坐地虎。

当然,他们当了官也有坏处,那就是很容易徇私,毕竟七姑八姨都是本地人,不过相比较这些弊端,好处更多一些,至少能够顺利的把眼下过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