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43

第43章 第一个春节

张懋和徐永宁进宫成为皇太子的伴读,成国公朱仪自然无比的羡慕,虽然他的身份已经是帝国的巅峰,可说到底大明还是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

朱钲还不是皇帝,但谁又会真把他当作皇太子对待?

英国公并不是开国公爵,可就因为获得了永乐皇帝的圣眷,这才与国同休,同他们这些开国公爵相比地位不相上下甚至还要更高一些。

不过一切的羡慕,都在接到了宫里的圣旨结束。

大都督府都督,军制改革之后,军职尤其是高层军职显得尤为重要,但哪怕如此,大都督府的都督也不能没有勋贵的代表。

方瑛、郭登身上都有爵位,但他们不能代表勋贵,不仅仅他们,同样获得开国爵位的恭顺侯吴瑾、宁阳侯陈懋都不行。

英国公最合适,可是偏偏张懋的年龄太小了。如此,成国公朱仪便成了最佳的人选。

实际上,这些顶尖的勋贵真正归属地是通政使司衙门,毕竟这个职务固定是皇太子的,而皇太子未满16岁前则由国公暂代。

不过通政使司衙门过于重要,第一任朱钲觉得还是由一名干将来打好基础才是最佳选择,因此,内阁推选了许彬。

许彬前往灾荒之地也并不仅仅只是赈灾,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在灾荒之地打造好通政使司衙门。

不同于其他的衙门,通政使司代表的是民意,针对的正是县府各衙门,所以只能由许彬亲自来做这件事。

影视剧中的古代都是彩色的,而实际上一切都是黑白的,红墙绿瓦存在,可那只是少部分,最多的还是破砖烂瓦茅草屋。

京城的破旧宅子尚且不少,京城外更不用多说,残破古老的城墙、粗布麻衣满脸疲劳的百姓,这才是古代真实的现状。

灾荒之地更要凄惨,尤其灾荒已经连续三年,许彬的一路上见到了太多的路边死尸,有老有少。

钦差的队伍基本上每到一地,都会放一次粮,随后留下内务府的太监、京营的一个百户所、各衙门的官员进行官制、军制改革,打造皇庄。

这三年来虽然因为灾荒的缘故,各府县民不聊生,可是那些地主官员们生活的还算是不错,毕竟他们的存粮不少。

许彬每到一地都会以钦差的身份把这些还在衙门里享乐的官员抓起来,真正清廉的自然会留下,不过数量相当稀少。

这也是朱钲没有徐徐图之的主要原因,灾荒之地已经烂成那副样子,军制改革和官制改革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阻力。

官制都改革了,乡绅们圈占土地的事情解决起来自然也就再容易不过,一片片的土地变成皇庄,而在这里,招收佃农也容易的多,因为没有人回想主家如何,他们唯一想的就是能不能吃一口饱饭活下去。

一直到除夕夜,豫州一地灾荒最严重的三府十六县共计打造皇庄35个,折合良田350万亩。

朱钲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初三,古代的春节年味更足,对于除夕朱钲也做了很多准备,不然那些灯笼也不需要这么着急的赶制出来。

除夕夜时,宫里面也是挂满了彩灯,唯一瞧着不顺眼的也许就是那些个系统里出来的太监,他们倒是笑容满面,可是整日这么笑,谁也会腻烦。

当然,有这种感觉的也仅有朱钲一人,毕竟其他人可不知道这些家伙都并非“真人”。

宫里挂满了彩灯,而宫外则是炮竹连响。

宫内本来很少燃放炮竹,不过今年……朱钲的要求下,紫禁城里也变得异常的热闹。

而这时朱钲身处西六宫。

朱钲毕竟是受国内文化熏陶长大的,平日里他可以不跑去行礼,但是今天不行,所以从早上起床开始,朱钲便来到西六宫,从孙太后、钱皇后、周贵妃一个个的磕头拜年。

甚至不仅仅是她们,还有那些个老太妃们、朱祁镇的其他妃子们,朱钲都一个不落下。

孙太后、钱皇后、周贵妃几人还好一些,有的只是欣慰和高兴,周贵妃不太高兴,因为没有为娘家人谋到爵位,可是她也明白这件事已经再没有回转的余地,所以只能试探着为娘家人谋取一些其他的好处。

面对这样的生母朱钲也没有什么办法,还是血脉里的影响在作祟,面对生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朱钲只能无奈答应给自家表兄弄个一官半职。

朱钲很早就知道面对周贵妃会是这样的结果,可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就如今天,其他的人都一一拜访了,难倒就躲着生母?

至于周贵妃说的其他的事情,如钱皇后的一些坏话,朱钲只能视而不见,但朱钲也清楚,如果接下来继位不册封一个太后出来,这件事还有的烦。

这类的事情前朝也并非没有出现过,无非就是一国双太后而已,废掉让人敬重的钱皇后朱钲做不到,所以也只能如此。

中午的时候朱钲的本意是提议自己包饺子,但是想了想还是作罢!这些人都是什么身份,又怎么会亲自做这些事情?

可是让朱钲没有想到的是,中午钱皇后遣人来邀请朱钲,朱钲来到西六宫之后才发现,朱祁镇的皇后、妃子们竟然都在包饺子。

看着有些呆滞的朱钲,钱皇后笑道:“这几年南宫的东西都不齐全,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来做,但是习惯了这些。”

听着钱皇后的话,包括朱钲的生母周贵妃也沉默了下来,这些年她们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也从没有想过竟然还会有今日。

正在喝茶的朱祁镇也沉默了下来,不过很快他便振奋了精神,看着坐在旁边的朱钲岔开话题说道:“继位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

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朱祁镇本是随意的一问,但宫里的人包括刚进门的孙太后都突然紧张了起来,他们看向这父子二人。

朱钲没有其他人那么紧张,看一眼朱祁镇,觉得他并没有其他的意思,随意的回答道:“一切都交给了太常寺,我叮嘱他们要简办。”

简办?朱祁镇诧异的看一眼朱钲,这样的事情一生也就一次,竟然要求简办?

不过这是朱钲的事情,朱祁镇并不准备过多理会。

因为执掌了宗人府,对于外面的事情朱祁镇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他越发的困惑,那些莫名其妙突然出现的人和那些数不清的粮食,都是从哪里来的?

几次三番的的想要询问朱钲,但都被朱祁镇按捺住,现在朱祁镇更加清楚,朱钲的身后并没有人,朱钲也完全不是傀儡,如此……这可能涉及到一个天大的秘密。

既然是秘密,那么自然不会轻易的告诉别人,换做自己,也会如此,所以朱祁镇把这件事放到了内心深处。

父子二人简单的对话之后又陷入了沉默,随后尝过由大明帝国最高贵的几个人包的饺子之后,朱钲慢悠悠的离开西六宫。

路上见到了万贞儿,万贞儿很是规矩的对着朱钲行一礼,看的出来,她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

面对这个历史上“自己”钟爱的女人,朱钲的内心还是比较复杂的,隐隐有些愧疚,毕竟如果不是自己,她能够成为大明帝国最尊贵的女人数十年。

虽然有些隐隐的愧疚,但是朱钲并没有和万贞儿过多的说些什么,只是闲聊几句,问一下近期如何,便挥手让她离开。

回到乾清宫,一名蟒袍老太监正站在那里等候,这是第一批系统购买的资深太监,也是现任的东厂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