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鸿沟”一词,人们都很熟悉,一般用来表示人们之间出现的隔阂以及不可逾越的障碍。但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着这样一条“鸿沟”。战国时,河南郑州一带是在魏国的疆域内,魏惠王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在公元前360年(即惠王十年)征集了成千上万的民夫,于黄河与圃田湖之间开掘出一条人工运河,这就是最早见于史籍的“鸿沟”。当年的鸿沟是从现在郭州荥阳县东北的黄河南岸开掘,引进黄河水先与索水相通,又东流到郑州北面与须水汇合,所以称为“索须河”。秦汉两朝又曾把鸿沟称为“蒗荡渠”和“汴河”。秦始皇就是靠着这条运河把江淮地区的粮食和贡物由江入淮,再经鸿沟进黄河,由旱路运到陕西咸阳的。《史记》载,当时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就曾抢先占领了鸿沟下游的古陈国(今河南太康县),扼住了秦二世的粮道和南北水路通道,使秦官军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受到沉重打击。刘邦、项羽中分天下时,曾以为界。到了宋朝,又将鸿沟更名为惠民河。元朝时,贾鲁首倡修浚鸿沟河道,以取水灌田赈济旱灾。
因此,现在河南郑州西郊的那条“贾鲁河”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沟。